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在我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是全國殘疾人總數的首位,其中耳聾的殘疾人205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679%。2017年3月3日是第18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主任、徐州醫科大學聽覺平衡研究所所長、徐州市聽覺平衡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喬月華教授表示,為貫徹落實《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聽力中心在3月3日愛耳日到來之際,將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耳部健康問題,推動建立聽力殘疾“早發現一早干預一早康復”的一體化服務及管理模式,同時開展大型義診活動,活動現場將發放20個免費測聽卡。
關鍵詞 公益活動
義診先行科普宣傳進社區下鄉縣
徐醫附院聽力中心每年“全國愛耳日”,都會根據《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開展公益活動,為聽力殘疾人康復提供幫助。
在愛耳日前后,聽力中心將在一些社區,開展關于《嬰幼兒及兒童耳聾的早發現》《老年聽力障礙治療與康復》等系列公益講座,講解耳聾的防護及診治相關知識。針對社區內的老人,開展免費聽力健康咨詢、聽力普查、康復指導和老年助聽器介紹等活動。
在3月3日“全國愛耳日”當天,聽力中心將在徐醫附院門診大廳開展義診活動,詳細介紹聽力中心概況和醫療隊伍水平,耳聾、耳鳴、眩暈的基本特征,從聽力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四個方面提供咨詢與義診服務。并在現場播放自制科普視頻,普及防聾治聾基本知識,向前來咨詢的群眾發放防聾治聾保健手冊。對當天前來的20名群眾,發放免費測聽卡。
在愛耳日當月,喬月華教授表示將赴周邊縣鎮,免費義診,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讓市民意識到加強婚前、孕前健康檢查,做好產前篩查、診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動建立聽力殘疾“早發現一早干預一早康復”的一體化精準服務。
關鍵詞 精準服務
多種科技手段客觀評斷聽力
這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防聾治聾,精準服務”,在防治過程中,怎樣才能達到精準呢?
喬月華教授表示,先進的科技手段可以促進在防聾治聾的過程中提供精準服務。對嬰幼兒要及時做聽力篩查,青年人要注意安全用耳,老年人要及時發現聽力障礙疾病,做到早發現??茖W研究表明,致聾基因診斷技術可以有效確診先天性耳聾的病因,做到早干預、早康復。
喬教授告訴記者,我國每年出生聾兒約3萬,約有30萬對生有一個聾兒的育齡夫婦面臨再次生育另一個聾兒的風險,而且生育了一胎先天性聾兒的夫婦本身就是生育聾兒的高危夫婦,他們迫切需要知道發生耳聾的準確病因并需要相應的產前診斷技術來確保再次生育成功。耳聾基因診斷則可以在60%左右的育有遺傳性耳聾患兒夫婦再生育計劃中發揮作用,為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政策提供確實的技術保障和支持。
記者了解到,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耳聾基因檢測,目前開展的耳聾基因芯片掃描是全球先進的基因檢測方法,靈敏度高,結果可靠。不僅可以檢測已經耳聾的患兒,還可以檢測高危人群,產前檢查、婚檢等。靈敏度高結果可靠。
另外一種可以通過有效手段延緩聽力下降的耳聾類型是由SLC26A4基因突變導致的大前庭水管綜合征。喬教授告訴記者,此類耳聾的特點是出生時聽力多正常,生長過程中聽力在誘發因素的刺激下呈波動性的下降,最終發展成重度耳聾或全聾。此類聾兒一般在首次或多次聽力下降發生后才會就診,對于此類聽力下降可以按突發性耳聾進行挽救性治療,治療及時的情況下部分患者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恢復。治療后還要對患者進行預防聽力下降的指導,如避免頭外傷、劇烈體育運動、禁止倒立、預防感冒、盡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等。在新生兒,如果通過基因篩查發現并通過顳骨CT證實個體患有大前庭水管后,則可以對其家長進行預防指導。通過基因檢測,還可以有效發現藥物性耳聾的缺陷基因。氨基糖甙類藥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抗生素,有些患者如果攜帶了從母親處遺傳的藥物敏感性基因,導致對耳聾性藥物高度敏感,再注射上述種類的藥物后,往往一針致聾。如果基因篩查及時發現缺陷基因,終身避免使用耳聾性藥物,可以有效預防耳聾的發生。
走進徐州醫科大學聽力中心,記者理解了“先進科技保證精準服務”這句話,這里的設備先進,有聲電屏蔽室、隔音室5個(一般醫院1-2個).幾乎國內開展的所有聽力檢查都能開展。除了擁有純音測聽、中耳分析儀等常規設備外,中心還添置了先進的聽力、眩暈檢查設備,如檢測毛細胞功能的耳聲發射儀;用于嬰幼兒聽力篩查的ABR;客觀評估兒童聽覺功能的多頻穩態聽覺誘發電位(ASSR),解決了因為兒童哭鬧不配合而影響檢查結果的真實性,寬頻聲導抗測試;此外,中心還擁有先進的聽尼特耳鳴檢查治療儀、前庭功能檢查儀、耳石癥檢查與復位儀和耳聾基因芯片掃描儀,為廣大的耳鳴耳聾眩暈患者提供了客觀的檢查結果,尤其是“前庭誘發的肌源性電位(VEMP)”、全自動耳石癥檢查復位和甩頭試驗以及分頻ABR寬頻聲導抗等檢查項目在江蘇省內僅有中心開展。
關鍵詞 健康江蘇
著眼預防定期做聽力檢查
近日,江蘇省委、省政府正式對外發布《“健康江蘇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為《綱要》),要求各地區備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并且強調指出要著眼預防為主,解決好事關長遠的基礎性問題。
為此,喬月華教授表示,我國每年新增聽力異常兒約10多萬名,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他們中間大多數尚有不同程度殘余聽力,有康復的希望。但是,由于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并沒有及早發現孩子聽力方面的問題,常常耽誤診斷和治療。健康江蘇提出要著眼預防,這對小兒耳聾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嬰幼兒及兒童時期是聽覺及言語發育的最佳時期,此期間發生的耳聾若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將對患兒以后的言語治療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終身的遺憾。”喬月華教授強調。
早發現是為了早干預,怎樣能做到早發現?喬月華教授建議,要定期進行聽力檢查,新生兒在出生3天后就會做一次聽力測試,如果測試通過,在42天時、3個月時、6個月時、12個月后,同樣要做這樣的測試。
同時,喬月華教授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觀察孩子,認真留意早期的“蛛絲馬跡”,切奠疏忽大意。如果孩子對聲音反應遲鈍,不主動模仿成年人的聲音,就要警惕是否出現聽力異常。同時,對于說話遲緩、發音怪異、晚上睡覺頻繁地打呼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喜將電視聲音開大等行為的孩子,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盡早到醫院檢測聽力情況,對于年齡小、不能配合的小兒應行聲導抗和腦千聽性誘發電位測聽,對于能配合的小兒應加做純音測聽,綜合評估小孩的聽力狀況,一旦篩選出并確定有聽力障礙者應立即選配合適的助聽放大設備——助聽器,重度聾患兒戴助聽器3-6個月無效或者效果不理想,應行人工耳蝸植入術,極重度患兒可考慮直接行人工耳蝸植入術。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手術后均應進行語言訓練。
對于老年性耳聾,常出現這樣—個現象,,就是老年患者認為,目前斷斷續續還能聽見,忌諱佩戴助聽器,但是隨著病情發展,他們等到聽力嚴重下降以后才到醫院治療。“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早發現、卑干預、早康復,同樣適用于老年人。”喬教授解釋說,如果在3個月以內的急性期耳聾,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過了3個月,就需要配助聽器,若不及時治療,那么將會減少聲音頻率對耳朵的刺激,對患者來說,將聽不到所有的音頻,聽起來的聲音是斷斷續續的,長此以往,相應的聽神經將會萎縮,分辨率下降,這時候再配助聽器,效果不明顯,聲音調大了患者會嫌吵,調小了又聽不見,從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