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今年的3月3日是第18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愛耳日”主題是“防聾治聾,精確服務”。耳朵,人們平時很少關注。不過,中醫專家提示說,一個耳朵上有上百個穴位,人體各器官在耳朵上都有反射區。觀察耳朵的細微變化,可以窺見身體各器官的健康狀況。
在目前,除了先天和疾病因素之外,導致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長時間的用耳機。由于聽力的受損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所以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年輕人最容易傷害耳朵的舉動:
長時間用耳機
在徐州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記者見到了前來就診的劉先生。聽醫生說他的聽力下降應該是由于過長時間使用耳機引發的,劉先生有些郁悶。
從上大學開始,劉先生就是一個音樂發燒友。每天從早到晚,除了上課的時候,他大部分時間里都在戴著耳機聽音樂。聽音樂、看視頻、打游戲,劉先生說戴耳機儼然已經成為他的生活習慣之一。
最近半年來,劉先生開始感覺到有些不對勁。有好幾次,他的同事有事找他,喊他幾次他都沒有反應。大家覺得有些不對勁, 建議他到醫院去檢查下聽力。
“這么多人都戴著耳機,怎么我就傷了聽力了呢?”劉先生說,在他周圍,很多同齡人都是離不開耳機的。
一項對于近四千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耳機使用率達99.8%,其中有噪聲性聽力損傷者高達28%。而美國普渡大學在2011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年輕人群中,有著輕微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正逐年上升,近十年時間里增長了1/3。
喜歡用耳機聽音樂、習慣大聲聽熱門歌曲、常到舞廳跳舞、工作環境嘈雜、曾經感染過中耳炎的年輕朋友尤其應該注意,應盡早做聽力檢查,以免深陷耳聾危機而不自知。
一般人們在一米范圍內用正常聲音講話大概是60分貝左右,上課時老師的聲音約為70分貝,這個聲音對聽力比較安全,但嘈雜的地鐵車廂中的噪音可達到80分貝以上,85分貝以上就屬于傷害聽力的噪音了。在這種環境下要想聽清楚音樂或手機里的通話聲,一般都要把手機音量調高,達到100分貝左右。
有權威醫學報導稱,經常處在噪音充斥的環境中,聽力容易受到傷害。但是最糟糕的就是直接用耳機聽音樂,長久如此,將造成無法避免的耳聾問題。這項研究是根據法國一千多位入伍新兵體檢之后發現的結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愛用耳機聽音樂是最容易導致聽力喪失的主因,聽力損失指數約為3;如果曾經罹患中耳炎,聽力損失指數將提升至11,也就是說耳聾的危險性將大大增高。
時間長、音量大,過度使用耳機造成很多年輕人聽力下降。聽力醫學專家表示,長時間戴著耳機或處于噪聲環境下,會使內耳毛細胞的血管痙攣,導致內耳缺血。而在高音量的刺激下,毛細胞也會出現氧化應激反應,甚至炎癥反應,造成毛細胞表面的纖毛脫落、倒伏,最后壞死。聲音接收器壞了,聽力自然下降。而且耳朵不像其他器官,供給它血液的只有一個“管道”,就是內耳動脈,一旦發生病變,短時間內就無法得到血液供給。
換一種通俗的說法。人們能聽到聲音是因為耳朵里有專門的聽力感受器——耳蝸里的纖毛細胞,纖毛隨著聲音振動而擺動,使人們聽到聲音。當聲音的刺激非常強烈(大大超過85分貝)時,原本挺立的纖毛就會吃不消,紛紛倒臥在地,像受到壓路機碾壓的小草一樣慢慢死去。而負責某一聽力頻段的纖毛細胞損失太嚴重后,該頻段的聽力水平就會急劇下降。
當聽力受到損傷后,治療時間越早,恢復效果越好,而超過3個月后就很難說了,超過半年,基本上就毫無恢復的希望了。
戴耳機聽音樂,應掌握“60-60原則”
近年來,原本屬于中老年人多發的耳病癥狀在青少年中有所增多,且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很多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的年輕人不知道,就是這一小小的習慣,正在使我們的耳朵經受嚴峻的“考驗”。英國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長時間地戴耳機聽歌,可導致耳聾提前30年到來。
公開的報道顯示,尤其是在封閉的環境里,比如公交車上,音量大小不是由聽力而是由噪音決定。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會對人的耳朵產生一定的壓力,再戴著耳機緊緊地壓在耳朵里,高強度的聲音不斷地撞擊耳膜,就會造成毛細胞的損傷。據了解,當人耳聽到的音量超過85分貝時,時間較長可造成聽覺疲勞;當音量高達110分貝以上時,足以使人耳的毛細胞死亡。耳機的音量輸出一般在84分貝左右,有些高頻范圍能達到120分貝。聲音過大、每次聽的時間過長會影響聽覺神經,造成興奮性毒性,植物神經功能也會紊亂,除了耳鳴,嚴重的還會導致厭食、失眠等癥狀。在所有噪聲中,脈沖式噪聲,如MP3里傳出的聲音,對聽力的損傷最大。
專家還指出,聽力受損的過程一般都是無聲無息、逐步推進的。短時間內,一般的損傷可能暫時不影響與別人的溝通交流,所以很難引起人們的警惕,但是再過若干年,喜歡使用耳機的人就會過早地跨入聽力下降的人群,擁有一雙提前衰老的耳朵。
對于喜歡戴耳機聽音樂的人,專家介紹了科學用耳的方法。經常戴耳機聽音樂的人應掌握一個“60-60原則”,這也是國際上比較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在這樣的情況下用耳是比較安全的。
有人喜歡掏耳朵,這個習慣不太好
徐州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寧博說,在接診的聽力受損患者中,因為掏耳朵不當導致的并不少見。他不久前接診的一位患者就因為在家里掏耳朵時,不慎被孩子碰了一下,導致耳膜穿孔。
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的分泌物,無需特別清理。實際上它還會在耳朵中構建起一道保護屏障。寧博表示,耳屎是外耳道耵聹腺的分泌物,呈弱酸性,本身有抑制細菌作用,且能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外耳道皮膚非常脆弱,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經常掏耳朵、掏耳朵時用力不當,就可能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耳朵跟人的皮膚一樣,沒事兒總是掏容易破壞皮膚組織,易患上外耳道炎,嚴重者可致外耳道癌。
既然掏耳朵不利健康,那耳朵有污垢怎么辦?寧博表示,這個無需過多擔心,在人們運動或者說話時,震動就能使得耳垢松動,無須專門使用挖耳勺去掏。
耳朵也很怕生氣,想讓耳朵保持年輕,人們最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當人處于精神高度緊張或者生氣時,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容易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內耳供氧不足,導致突發性耳聾。
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噪聲環境下讓耳朵太辛苦,嘈雜環境里不要聽音樂、不要打電話,警惕娛樂性噪聲如卡拉OK廳的音樂聲、喜慶場合的鞭炮聲等,均會造成聽力損害。
有人特別喜歡煲電話粥,但長時間的打電話也容易傷害耳朵。打電話時盡量不要超過半個小時,條件允許下可使用免提。另外,如果在嘈雜環境中打電話,想要聽得清,利用“雞尾酒會效應”,捂住嘴巴比堵住耳朵的效果更好。
兒童對聲音不敏感,應留意聽力損傷
在耳鼻喉科門診,經常可以看到有兒童前來就診。
數據顯示,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2‰,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可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礙發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則高達3.5‰。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如果聽力障礙沒有被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輕者可導致言語發育落后及行為問題;重者會導致聾啞,甚至影響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因此,兒童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至關重要。如果兒童被確診為聽力障礙就必須實施早期干預,這是患兒康復成功的關鍵。
寧博表示,造成兒童聽力損傷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性的遺傳因素,比如母親或者父親有耳聾病史或者有耳聾家族史以外,后天因素引發的也不少見。后天的因素有很多,有感染的因素、有耳毒性藥物的因素。
專家建議說,對于新生兒要進行聽力的篩查。無論是對孕婦還是新生兒童,避免使用一些耳毒性藥物,到了兒童期以后的預防,要對兒童聽力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干預。
愛耳朵,受益的不止是聽力
除了為人們提供聽力之外,耳朵其實還是一個功能復雜的反射區。中醫專家告訴我們,一個耳朵上有上百個穴位,人體各器官在耳朵上都有反射區。
中醫全息學認為,除了手和腳以外,人體的各個器官在耳朵上均有對應的功能反射區。
“這些功能反射區在耳朵上的分布,猶如一個倒立的胎兒”,徐州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卜淵說,就是從外形上來看,耳朵也和倒立的胎兒很形似。
中醫全息學認為,耳朵通過經絡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發生關聯,其中與腎、肝膽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通過對耳的觀察,可以推測機體的健康狀況。對耳朵的觀察主要從顏色、光澤、形態變化、定位診斷幾個方面進行,長期以來一直是中醫“望、聞、問、切”的重要參考。中國針灸學會下面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耳學會。
既然人體各器官在耳朵上都有功能反射區,那么這些器官出現健康問題時,就會很快甚至同步在耳朵上相應的反射區體現出來。
“比如一個人的肝部出現問題時,在耳朵上的肝部反射區,就可以看到有很微小的突起的丘疹,這些丘疹很細小,需要貼近耳朵才能看到。這個反射區上還可能出現局部發紅,用手指壓的時候,這個丘疹所在的部位還會出現壓痛。”卜淵介紹說,耳診作為一門專業學科,當然不能完全憑借這些細小的表現就能準確判斷疾病的類型和程度,但大體上判斷是科學和準確的,“如果是肝火旺,那么在肝的反射區部位,就會出現紅色的丘疹;但如果是肝血虛,那么這個反射區就會出現凹陷,該部位的顏色則偏淡。”
他提示說,身體有恙,在耳朵上最多見的表現就是起丘疹、皮膚發紅、壓痛或者掉皮等。如果出現了這些表現,排除了外力因素之后,那么這也是耳朵給人體發出的一個健康提醒,提示你應該盡快去醫院檢查。
既然人體的各個器官在耳朵上都有功能反射區,那么經常按壓這些反射區,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卜淵把這些常用的按壓方法總結為“耳保健操”,沒事的時候試著練一練,會有很好的效果。這些常見的動作是:按摩耳郭,下拉耳垂,推摩耳根,上拉耳郭。卜淵說,或者用手掌整個地按壓耳朵,力度適中,讓耳朵發熱發紅就好。
■延伸
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
一、避免耳朵進水。在游泳、洗澡、洗頭時,要注意不要讓耳朵進水,進水后容易引起耳朵發炎。如果不慎進水,應該讓耳朵朝下使勁的控控水才行。然后輕輕的用紙巾或棉棒擦拭干凈,特別是小孩子,家長給孩子洗頭要特別注意保護耳朵,避免進水。
二、有噪音時要捂住耳朵。當周圍出現很大的噪音時,比如飛機起飛、放鞭炮等,要捂住耳朵,以免耳朵耳膜受到影響。雖然很多人不以為意,但時間長了會對耳朵造成一定損傷的。
三、不要經常的掏耳朵。掏耳朵過頻了是不好的習慣,如果不小心會傷到耳道甚至耳膜,很多人覺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頻率,而且要使用棉棒掏,不能用太尖銳的東西。
四、身體發燒等有炎癥要及時吃消炎藥。很多人不拿感冒發燒當回事,生病了也不按時吃消炎藥,這樣如果身體抵抗力低了,會誘發中耳炎的,對耳朵不好,要特別注意。
五、不要長時間戴耳機。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走路、上班用耳機聽音樂,這樣時間長了對耳朵很不好。特別是高音量的音頻聲對聽覺器官造成疲勞、損傷,從而導致聽力下降,甚至發生耳聾。
六、少吃高脂肪食物。如果經常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過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樣硬化,會使耳血液供應減少,聽覺器官營養不良,導致聽力減退或發生耳聾。平常應該少吃動物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七、定期檢查耳朵。耳朵如果有不適感,應該定期的去請專業醫生檢查,不能自己盲目的處理。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得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老人發生耳蝸功能障礙發生率很高的,應及時治療,防止循環障礙,延緩聽力減退速度。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