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11月的節日真的有點多,小編細數數:11月8日記者節、11月9日全國消防日,11月11日……厄,這個剁手的節日就算了。不過,咱們這次要關注的這個節日可是和1億多國人息息相關的——11月14日,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同關注糖尿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1.5億,患病人數居全球之首。
小編不禁怕怕的,趕緊去內分泌科普及了下相關知識,碰巧遇到了徐州市中心醫院正在舉辦的“糖尿病友聯誼會”。小編坐住聽了這些糖友們的故事分享,認為還是很有必要把一些典型的病例告訴給大家做個提醒的。
病例一:十年不變的降糖藥
62歲的張大媽是10年前被確診為糖尿病的,當時的空腹血糖是10mmol/L,醫生給她開了二甲雙胍、消渴丸等藥物,讓她按時服用,并叮囑她定期復查。張大媽很聽話,按照醫生的囑咐一直堅持用藥。剛開始的半年多,她每天測量血糖,一直保持在5-6mmol/L。張大媽很高興也很放心,認為醫生開的藥很管用,自己只要按時服藥就沒有后顧之憂了。于是,之后的這些年里,她一直按時足量服藥,再也沒有測過血糖,自己也沒有覺得身體不舒服。
但是去年年初,她總覺得看東西有些模糊,為此她專門去眼鏡店配了一副老花鏡,后來手腳也覺得有些麻木,——“肯定是自己多年的頸椎病造成的”,張大媽一直這樣想。有一天,她在做飯時,切菜的手不聽使喚,菜刀落到腳上把腳背劃了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去醫院包扎時,醫生詢問病史聞其有糖尿病,建議她做個血糖監測。這一查不要緊,18mmol /L!
進一步的檢查發現她已經合并眼底、周圍神經病變,平時的視物模糊、手腳發麻就是并發癥導致的。醫生告訴她,十年前的藥物和藥量早就不適宜她現在的病情了。醫生為她盡快的進行了胰島素控制,改善循環,營養神經,很快,張大媽的血糖恢復了正常水平。
出院后是繼續胰島素治療?還是口服降糖藥?醫生又為其進行了標準的胰腺功能評估——“饅頭餐”試驗。評估結果是胰腺功能明顯變差,自身胰島素分泌非常少。建議出院后堅持胰島素治療。張大媽后悔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而是自以為是的一成不變的“堅持”吃藥。是自己的無知害了自己!
醫生Tips
1、降糖方案不能一成不變,應及時調整。
2、每年定期篩查并發癥(眼底、腎臟、周圍神經等),防止進一步發展。
病例二
李大爺患糖尿病已經16年了,因為剛開始發病時血糖就很高,所以醫生一直為他進行胰島素治療,每天早晚各一次,血糖一直控制的很不錯。近來,李大爺早晨測的空腹血糖總是偏高,他以為是胰島素量不夠,所以自己做主把晚飯前的那一次胰島素加了量,以為這下血糖肯定能降下來了。
幾天后,他早晨又測了次血糖,發現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比加量前更高。不僅如此,他這幾天夜里總是大汗淋漓,早晨起來衣服都濕透了。
他來到內分泌科找到自己的主診醫師告知了自己的情況,醫生告訴他“單獨測量早晨的空腹血糖不能說明血糖的整體情況,在將胰島素加量之前,要測量空腹+三餐后+睡前或者凌晨3點的血糖,這樣才能準確的反映血糖的情況”。經過正確的血糖監測后發現,李大爺早晨的空腹血糖偏高是由于夜里低血糖,早晨血糖反彈造成的,大汗淋漓正是低血糖的反應。李大爺的擅自加藥反而是加劇了這種情況。
醫生Tips
1、經常篩查夜間血糖
2、測量血糖要規范(空腹+三餐后+凌晨3點的血糖)
說到節日,當然要有節日禮物啦,文末,小編再給大家送上福利:11月14日上午,徐州市中心醫院門診大廳有糖尿病日義診哦!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