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在南京,一位39歲的警察,在中秋節后上班第一天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突發的心臟病奪走了他的生命。
在新沂,近日發生的一件事也令人痛心。一位老人騎著三輪車去小學校接孫子,在等待孩子的時候發生猝死。
猝死,兇險但并不遙遠。哪些原因會導致猝死?發生了猝死癥狀,又該如何及時應對?
在徐州市第一醫院,近日成功地讓兩位發生猝死的危重患者轉危為安。參與搶救的專家說,搶救猝死病人,有兩個關鍵點:一要快,二要流程規范。
1、猝死的三大原因:心梗、腦梗、肺栓塞
先來認識一下猝死。
猝死,被稱為人類最嚴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獻關于猝死的定義不盡相同,醫學界普遍認為比較科學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猝死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從發病到死亡多長時間才能認定為猝死呢?具體的量化時間目前尚無公認的統一標準,分別有人認為其從發病至死亡的時間在1小時、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有人認為也包括48小時之內的死亡者。目前公認的是發病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
“誘發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包括心梗在內的心源性猝死,一個是腦損傷引發的,還有一個就是肺栓塞”,市第一醫院心內一科主任王相智介紹說,導致猝死的因素中,包括心梗在內的心源性猝死是最多的。
不久前,王先生就因為急陛心梗經歷了一次緊急搶救。
50多歲的王先生是一名公交車司機。當天下午,王先生在開車時突然上腹疼痛,被緊急送到市第一醫院。當時是下午6點左右。來到市第一醫院,王先生當時就發生了呼吸心跳驟停。徐州市一院急診科主任張良帶領急診科醫護人員立即給予心肺復蘇并開通急診綠色通道,緊急實施心臟介入手術。介入小組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刻全部到位。
開機——消毒——術前準備——穿刺血管——冠狀動脈造影——血栓抽吸——球囊擴張——支架植入……成功了!
驚心動魄的一個小時之內,急性心梗的王先生癥狀開始轉變,心臟血管開通了,血流恢復了,異常心電圖恢復正常,患者癥狀緩解了,生命體征平穩了。
轉危為安的王先生經過治療,如今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對猝死病人的救治,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猝死的高死亡率,使得每一次搶救都充滿未知數,每一次搶救都要多學科協作奮力一搏”,王相智說,猝死的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為這種疾病的危重程度及復雜原因導致的。
據介紹,造成人們猝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有疾病、劇烈運動或者是某些藥物等都是很有可能的,但是猝死人中有80% - 90%都是因為心臟出現了毛病,這種猝死被稱為心源性猝死。
在心源性猝死中,大都是冠心病導致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急性大血管堵塞。它會造成整個心臟急性大面積缺血、壞死,然后心臟馬上會停止泵血,導致死亡。
除了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惡性心率失常、重癥心肌炎等,都是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而心臟以外的肺梗死,也是一個惡性的致死病因。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這些年里中青年人猝死事件頻頻發生,一說到年輕人為何會猝死,很多人都會說是勞累累死的。但專家提示說,中青年人的猝死事件絕非偶然,應該是有基礎心臟病而沒有被發現,一旦勞累過度就容易誘發猝死。
2、驚心動魄的救治:持續70分鐘,心臟重新跳起來
時間回到8月2日上午。
當天上午9點,徐州市第一醫院內科大樓一樓呼吸一科病房區內,李慶玲副主任剛好查房完畢,打算到Crr室會診。突然,她聽到有人高聲喊道,“有人在一樓大廳忽然昏倒了!”于是,她立即丟下手頭的東西趕去,發現一中年男子倒地,一年青女子抱著中年男子的頭,嘴里不斷地呼喊著“爸爸……”
李慶玲發現男子意識喪失、呼吸微弱、頸動脈搏動消失,有點抽搐,大聲呼喊無任何反應,于是,她立即為男子實施心臟按壓。呼吸一科科室內其他醫護人員聞訊匆匆趕來,并把氯氣面罩為患者帶上,立即跪地為患者實施心肺復蘇,同時向院領導匯報及通知其他科室趕來搶救。
隨后麻醉科、心內科、急診科、心電圖室、護理部、ICU和保衛處等醫療、護理、行政、后勤部門人員也都迅速趕來,大家各司其職參與搶救: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使用搶救藥物、氣道插管、人工呼吸器輔助通氣、心電監護……搶救車、除顫儀、吸痰器等設備也都悉數到位。急診科護士長劉秀花曾有多年ICU護理工作經驗,她趕到后立即給予患者實施頭部低溫治療,為后期的腦復蘇創造了有利條件。
“整個搶救過程長達70多分鐘,6次心臟驟停6次緊急電除顫,醫護人員不言放棄,輪流跪地為男子實施心肺復蘇。”李慶玲說,由于持續的為患者實施心肺復蘇,科內丁寧、李珊姍兩位醫生事后才發現膝蓋都跪破了。
持續的堅持終于迎來了轉機。在該患者發生心臟驟停70分鐘之后,終于轉危為安。患者最終恢復了心跳、自主呼吸、血壓回升,轉入ICU進一步高級生命支持治療。通過ICU規范的亞低溫治療等,患者的臟器功能恢復。
“心臟猶如一個泵,它將血液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一旦心跳呼吸驟停,全身器官都面臨枯竭死亡,其中大腦皮層是耐缺氧最差的,因此,心臟急救必須爭分奪秒”,市第一醫院ICU主任趙玉良表示,心臟驟停的嚴重后果以分秒計算:3-5秒一黑蒙;5-10秒——暈厥、意識喪失;15秒一出現阿斯綜合征;30-60秒——瞳孔散大;4分鐘—開始出現腦死亡;超過4分鐘,大腦皮層將發生不可逆性損傷,即使復蘇成功,患者也會呈植物狀態。因此,心臟驟停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
“隨著醫學的發展,現在對于猝死病人的搶救,理念也在不斷更新。除了要把猝死病人的生命給搶回來,也要盡可能地讓搶救過來的病人,身體機能少受損或者不受損,也就是我們說的生活質量不能喪失”,趙玉良說。
3、猝死之險:發病前沒有明顯癥狀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將始料不及。有時發病后患者甚至無法留下一句話。這就是猝死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比如,有一種心源性猝死是由于惡性心率失常造成的心率紊亂,發病時,沒有疼痛的感覺,更加讓人猝不及防。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心臟跳動突然紊亂,導致其沒能有效地射血,進而阻斷腦供血,以致所有的器官血液供應被阻斷,包括心臟自身。如果救助不及時,人馬上就會不行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針對大部分猝死是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的這種情況,一些發達國家會在一些公共場所安裝方便操作的自動體外除顫器。無論是不是專業人員,
只要按照說明使用就能自動除顫。在我們國家,也有過類似探索。比如在南京,個別公共場所就安裝有這種自動體外除顫器。
此外,掌握必要的心肺復蘇技術,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也會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為送醫成功急救贏得寶貴時間。
4、預防:冠心病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4道防線擋住病魔
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預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標是預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預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發生率。預防心源性猝死有四道防線,這四道防線只要有一道防線不失守,就不會發生心源性猝死。
1.第一道防線:防止冠脈斑塊形成
斑塊的全稱是動脈粥樣斑塊,是存在于動脈血管壁上的脂肪團。可以說冠狀動脈內的斑塊是不定時炸彈,一旦斑塊破裂,就會立即在相應的血管內激發凝血功能,幾乎在瞬間形成血栓,將冠脈的某分支堵塞,導致心臟突發缺_血,即急性冠脈綜合征,使患者處在危急關頭。故防止斑塊形成是從根本上預防猝死的最佳途徑。
主要的預防方法是:科學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學飲食、堅持運動、摒棄惡習(最重要的就是戒煙)等,還要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通過上述做法多數情況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緩斑塊的形成和發展。
2.第二道防線:防止斑塊破裂
如果第一道防線不幸失守,患者冠脈上有了斑塊,注意防護第二道防線——防止斑塊破裂。只要斑塊不破裂.就不會發生冠脈綜合征,多數情況下也就不會發生心源性猝死。
主要預防措施是:在科學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加上調脂.藥物,還應定期去醫院檢查。
3.第三道防線:防止室顫發生
患者的斑塊破裂了,發生了急性冠脈綜合征,還有第三道防線——防止室顫發生。室顫是心臟停搏的一種類型,是心臟急性缺血時出現的惡性心律失常,一旦發生室顫,患者的一心臟失去了泵血功能,血液循環停止,患者此時已是九死一生。故發生急性冠脈綜合征后預防室顫的發生極其重要。
主要預防措施.8個字——靜、臥、服藥、呼救。
4.第四道防線—一阻止死神的腳步
患者已經發生了室顫,還有最后一道防線——心肺復蘇,通過心臟按壓等措施為患者建立血液循環,以終止死神的腳步。
主要措施是:立即撥打醫療急救電話,同時讓患者平臥,為患者一施持續的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每按壓30次,為患者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2欠。心肺復蘇操作不能停頓,一直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患者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