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留言:
我家玲玲又發燒生病了,去醫院檢查說得了支原體感染,吃藥打針忙不停啊。
由于小強最近班里有同學得了手足口病,放假在家“躲病毒”啦~
我們家2個月大的寶寶最近臉上長了好多紅色的點點,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看著好心疼。
聽聽這些怨聲載道的奶奶爺爺、叔叔阿姨。小編知道你們誰家的孩子生病了,家長心里都不好受,既然大家都這么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那不妨來聽聽徐州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蔣紅俠怎么說吧。
雖說已經立夏,但也要時刻關注天氣的“不穩定情緒”,溫差大、氣候干燥是這個季節特有的表現。因此,這個季節也使很多孩子遭受疾病的困擾。尤其以兒童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兒童過敏性哮喘、支原體感染等多見,約占兒科門診的60%以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長皰疹,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
皰疹性咽頰炎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相似,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多發于冷熱交替季節,6個月至2歲左右的嬰幼兒最易患病,但與手足口病不同的是,皰疹只長在口腔,并伴有發燒、胃口不好以及嘔吐等癥狀,一般輕癥一周內可以治愈,但是期間就要密切留意有無發生并發癥。
因此,預防很重要。蔣紅俠給各位家長介紹一種預防手足口和皰疹性咽頰炎的“15字要訣”,一定要牢記: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常通風、勤消毒。
支原體感染
支原體是一種不同于細菌或病毒的特殊微生物,學齡期兒童或青少年是其易感人群。幼兒也有可能感染。大部分孩子,在青少年期會多次感染支原體,但視體質和病原毒性不同,不一定都發展為肺炎,絕大部分輕度的支原體感染只需按時按量的服藥或輸液即可痊愈,但若不及時治療,支原體感染會繼發其他的并發癥,支原體肺炎、心肌炎、腦炎,嚴重的會繼發胸腔積液。
注意家庭衛生,間斷開窗通風,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多喝溫開水,年幼的孩子盡量不要在早晚出門、也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較長時間停留,避免接觸患病人群,這些都是可以有效預防患支原體感染的方法。
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患者發病大多數與接觸過敏原有關。因為這個季節風多雨少,而且氣溫變化大,時暖時涼,加上百花盛開,花粉隨風飄移,柳絮楊絮滿天飛,揚塵、風沙也避之不及,哮喘患者接觸或吸入后,就更容易發病。如何預防哮喘發作呢?
家長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哮喘病人應盡量不去那些人群聚積的地方,如:商店、影劇院、各種聚會。2、一天當中,午間及午后是空氣中花粉飄散濃度較高的時間,此時,應盡量減少外出。刮大風時要減外出,免遭塵土及冷空氣的刺激。3、室內要保持溫暖、干燥,注意通風透光,被褥要勤洗勤曬,減少塵螨及霉菌孳生。
專業擅長:新生兒疾病、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五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