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隆冬來臨,又到了“老慢支”難捱的季節。變化無常的氣溫、霧氣彌漫的霾天、咳嗽、咳痰、氣喘讓“老慢支”有口難言。作為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一起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的慢阻肺,它的大眾知曉率仍然很低。
在第14個“世界慢阻肺日”來臨之際,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辦了一場惠及彭城“老慢支”的義診活動。為此,我們也專訪了新一屆徐州醫學會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市一院呼吸二科主任劉向群,讓更多慢阻肺病患者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益處。
關注慢阻肺,永遠不會晚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俗稱“老慢支”和肺氣腫,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拆字分析即“慢”=“慢性疾病”、“阻”=“氣道阻塞”、“肺”=“肺功能受影響”,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和逐漸加重的氣喘,但也有一部分患者隱匿起病,幾乎無慢性咳嗽、咳痰,常因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來就診。
劉向群主任指出,慢阻肺的發病因素有很多,比如吸煙、長期接觸有害的粉塵或氣體、呼吸道感染以及遺傳因素。近年來,霧霾的出現使越來越多的人患上呼吸系統疾病,這種有害的顆粒物以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摧殘人們的身體。另外,慢阻肺在40歲以上成年人中的發病率相當高,高達8.2%,而且成上升趨勢,預計至2020年COPD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5位。
令人遺憾的是,如此高的發病率卻與極低的知曉率背道而馳。據劉主任介紹,由于慢阻肺起病比較緩慢,加上醫生的診斷意識不強,在已經確診為慢阻肺人群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病人處于中重度到極重度的階段。早期診斷的不足,使不少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及早關注慢阻肺,及時入院檢查治療是降低慢阻肺發病率的重中之重。專科醫生也應通過義診、宣教讓病人了解慢阻肺的早期癥狀,增加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比例。
冬季高發慢阻肺 危險人群應定期檢測肺功能
到底該如何將慢阻肺“扼殺于搖籃之中”?
劉向群主任指出,慢阻肺起病隱匿,發病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發病率就越高。尤其是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如果符合長期吸煙、活動后氣急、長期接觸灰塵、有害氣體或煙霧,或者咳嗽、咳痰三個月以上中的任何一條,就應該去醫院進行專業肺功能檢測,確定是否患上了慢阻肺,并且進行及時治療。
慢阻肺的早期癥狀常常與感冒相混淆,人們往往將咳嗽、咳痰當成小病,久拖不治反而越來越重。劉主任強調,患者如果到了中重期再入院治療的話,獲益程度遠不如早期診斷后治療效果好。中末期病人獲益程度相對較小,所以早診早治尤為重要。
雖說慢阻肺以中老年居多,但是年輕人也不能輕視它的危害。天氣越來越冷,也進入了慢阻肺的高發期,注意保暖,預防感冒的工作也要做好,防止發生慢阻肺急性加重。
重視自我管理 堅持長期治療
慢阻肺是全身性疾病,不僅會對人體肺功能造成損害,更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全身免疫系統和抵抗力。治療不規范、季節變換等都可能引起慢阻肺急性加重,導致肺功能加速減退、生活質量下降、死亡率升高。
劉主任建議,如果確診患有慢阻肺后,患者可到醫院讓專業呼吸科醫生對自己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然后制定規范化、個體化的精準治療方案。如果是容易感染的病人,可注射一些預防感染的疫苗;有低氧血癥的病人,可進行長期家庭氧療或使用無創呼吸機、通氣支持等。
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不可忽視,戒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然病程的影響最大。遵循醫囑堅持長期規范用藥也不可小覷,一旦慢阻肺患者停止用藥治療或不適當減藥,則更容易引起急性加重發作,而每次急性加重都會使肺功能受到損害,嚴重的會引發慢阻肺的并發癥,如嚴重呼吸道感染等。久而久之,患者的呼吸道和肺組織徹底喪失功能,導致呼吸衰竭和全身多臟器衰竭,甚至死亡。
劉主任強調,無論是否發生急性加重,均應定期到醫院隨訪,至少每3個月評估一次,以明確疾病進展。轉變治療觀點,及早預防感染,控制穩定病情,提高慢阻肺病人的生活質量永遠不會晚。
專家介紹:劉向群,徐州市第一人們醫院呼吸二科主任,主任醫師(三級) ,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醫學會呼吸疾病學分會COPD學組成員,徐州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州市拔尖人才,徐州醫學院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徐州市防癆協會理事,徐州市醫療事故鑒定、疾病傷殘鑒定、職業病鑒定、慢性病鑒定專家組成員近幾年發表包括SCI收錄在內的文章十余篇。獲徐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持徐州市課題3項,指導研究生6名。2014年獲徐州市五一勞動獎章。
技術擅長:擅長呼吸系統各種難治性感染、呼吸支持技術及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危重病的診斷和治療。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1-6月);周二全天(7-12月)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