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作為徐醫附院首屆“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內容之一,7月10下午,徐醫附院行風辦召開2015年第二次醫院病員座談會。徐醫附院黨委委員、黨辦主任劉曉萍,紀委副書記郝志強和各總支書記,醫務處、護理部、門診部、財務處、收費處、病房管理科、保衛處、總務處、病區服務中心等職能部門的同志,以及行風辦從全院各病區隨機抽取的病員及家屬代表共83人參加了座談會。會上發放了綜合滿意度調查問卷,經當場統計,病員對徐醫附院的綜合滿意度為97.96%。
座談會上,21位病員及家屬踴躍發言,對徐醫附院的基礎管理、醫療技術、服務質量、醫德醫風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現住疼痛科的戚阿姨一站起來就是三鞠躬:“我腿疼得不能動,到別的醫院看都不行,半夜里我就開始寫遺囑。到了二院,疼痛科申文主任、韓茜護士長等醫護人員把我當親人一樣對待……”N62病區神經內一科趙先生5年前患了格林巴利綜合征:“我當時很絕望,是張勇主任讓我全家重拾信心。這次我舊病復發,心里的唯一的想法就是還得找張勇主任看……”
病員們動情的訴說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員。到底是怎樣的醫患情,讓這些病員如此的深受感動呢?7月13日,本刊記者前往徐醫附院疼痛科、神經內一科病區,與病員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講述動人的醫患故事。
77歲的疼痛科戚阿姨:
“醫護人員把我當親人一樣對待”
在疼痛科46病區,記者見到了剛剛做完銀質針治療的戚阿姨。交流中,記者獲悉,戚阿姨今年77歲,退休之前在我市某辦事處工作。說起自己半年內四次在徐醫附院的住院經歷,戚阿姨對疼痛科申文主任、韓茜護士長贊不絕口。
戚阿姨介紹,去年11月16日,本來夜里睡得好好的,突然,整條左腿鉆心的疼,無法下床,疼得直流汗。孩子把她送到我市一家醫院,住了一個星期,還是疼得受不了。有天半夜,我爬起來把遺囑都寫好了,給兒女交代清楚。
在將近絕望之際,戚阿姨來到徐醫附院作最后一試,先后看了骨科、神經內科、疼痛科,最后在疼痛科住院系統治療。“剛開始找不到原因,后來做了一個MRI/CT掃描明確了病因”,戚阿姨說:“虧了申文主任、陳立平醫生的細心、耐心和豐富的治療經驗,給我明確了病因,又給我對癥治療,我現在基本上不疼了。”
申文,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徐醫附院疼痛科副主任,徐州醫學院疼痛研究與治療中心副主任,徐州醫學院麻醉學院疼痛疹療學教研室主任,江蘇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申文主任說,疼痛的診治是多學科的系統工程,徐醫附院疼痛科無論從規模、技術,還是收治病種,在淮海經濟區都首屈一指,采用椎間孔鏡技術、等離子射頻、鞘內藥物輸注系統植入術、脊髓電刺激術、神經阻滯等多種尖端治療手段,使用微創方法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頑固性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等多種疾病,效果顯著。
申文主任介紹,經過MRI/CT檢查,發現戚阿姨是腰椎突出伴有放射性疼痛,椎管狹窄壓迫神經引起疼痛,這種疼痛比較隱匿,一般不容易發現。在明確了病因之后,為戚阿姨進行了銀質針、玻璃酸鈉注射和沖擊波治療等對癥治療,使她的疼痛漸漸消減。
在先后多次的治療過程中,徐醫附院醫護人員的醫德醫風、優質服務給戚阿姨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她備受感動:“住院期間,申文主任和幾位大夫每天詢問我的病情,得知我的疼痛每天都有所好轉,她們也很欣慰,鼓勵我繼續治療,早日擺脫疼痛。韓茜護士長和護士們把我當作親人一樣對待,讓我非常舒心,感覺一下子疼痛就減輕了不少。每次出院之后,她們還都會打來電話、發來短信進行隨訪,真是無微不至。”
正是在疼痛科住院期間的切身感受,戚阿姨堅定地認為“看病哪也不去,就選徐醫附院”。
戚阿姨介紹,自己的兩個眼睛都有白內障,一直猶豫要不要做手術,有了治療腿疼的經歷,她充分信任徐醫附院。去年年底,她在徐醫附院眼科先做的右眼手術,一個月后又做的左眼手術,“以前看電視都模模糊糊,現在穿針引線都沒有問題”。在雙眼手術之間,她因為牙齒不好,還在徐醫附院口腔科換了14顆牙。戚阿姨說:“徐醫附院疼痛科讓我遠離了腿疼,眼科治愈了我的兩個眼,口腔科給了我一口好牙,我發自內心地感謝徐醫附院。”
今年3月份戚阿姨的膝關節疼痛加重,“原來光左腿,今年3月份右腿也跟著疼。6月26號住的院,醫生說我是腰骨質疏松,膝關節退變很厲害,是雙膝骨性關節炎,需要做關節腔注射和周圍銀針治療,現在已經好多了。7月6號,我老伴也住進了疼痛科,呼吸科、骨科、疼痛科三科會診,對老伴也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把老頭子感動的病都好了一半。”
23歲的神經內一科趙先生:
“張勇主任兩次救了我的命,救了我全家”
記者來到神經內一科N62病區時,23歲的趙先生正在父母的陪伴下打最后一瓶水。得知記者的來意后,趙先生說,打完這瓶吊水后就出院了,“張勇主任兩次救了我的命,要不是他,我的家庭就完了。”說這話時,趙先生的眼里有些濕潤。
“5年前我18歲,因為四肢無力、咳嗽,母親帶我到賈汪當地醫院看病,觀察了幾天沒有一點好轉,當年的6月25日,父母就帶我來到徐醫附院,門診醫生懷疑我得的是罕見的格林巴利綜合征。我們就問大概花多少錢,醫生說大概準備40萬吧。我就想有多嚴重的病啊要40萬。我就跟媽媽說,咱別治了,萬一治不好人財兩空,這么大的窟窿咋辦?”趙先生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有一線希望,父母就不會放棄。”
在神經內科張勇主任這里住院后,張主任一邊為趙先生及家人交代病情,分析病因,一邊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鼓勵治療,激發了他的求生欲望。“我在ICU住了11天,在病房住了20天,一個月后,治愈回家了。出院之后,張勇主任隔段時間就給我們打電話,詢問用藥情況和自己的感受,特別上心,就像家里人一樣,我特別感激他。”
就在趙先生跟記者講述的時候,趙先生的母親坐在病床邊,笑瞇瞇地看著兒子。
記者問:“最后花了多少錢?農保應該有報銷吧?”張勇主任說:“總共花了20多萬,他比較年輕,身體素質也好,又是急性格林巴利綜合征,治療很順利,沒有門診時想象的那么高的花費。”趙先生的母親突然顯得有點不好意思:“在ICU里那幾天,下了三次病危通知書,我很著急,特別沖動,說了不少難聽的話。事后,我鄭重向張勇主任表達了歉意。他說‘別管多難聽的話,我都理解,我也是作父親的。’出院后,張勇主任每次打電話都囑咐我督促兒子多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張勇,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張勇主任介紹,格林巴利綜合征很罕見,有些基層醫生臨床經驗不足,甚至當腦梗治療,“急性起病,以神經根、外周神經損害為主,伴有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反射障礙、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和顱神經損害等。這個病相對少見,病區今年收治了3位患者,可能與夏季腸道感染幾率高有關系。”
時間整整過去五年,今年5月26日,趙先生又感覺手肌無力,眼睛不舒服,就到賈汪醫院檢查,“有點像上次的感覺,做了一個眼底檢查,做了一個核磁共振,醫生開了一點眼藥水,治療效果不明顯。我媽連忙和張勇主任聯系,40分鐘就開車趕到了徐醫附院,直接進了ICU”,趙先生說。
趙先生母親告訴記者:“住進ICU之后,上呼吸機,一喝水就嗆,也不愿意吃飯,我們勸他,他就寫了幾個字:‘等張主任來!’我記得6月29日是星期一,下午下大雨(當天,徐州氣象臺發布了暴雨藍色預警,記者注),張勇主任已經下班回家了,沒有辦法啊,孩子就依賴他。我們給張勇主任打電話,他就冒著大雨跑過來了,在ICU里和孩子溝通。”
趙先生說:“我今年才結的婚,現在妻子懷孕5個月了……是張勇主任救了我們一家!我們全家都銘記在心!”趙先生的父親則說:“現在隔壁病房就有同樣病癥的患者,他們也有消極情緒,我們全家就經常到那邊給他們做工作,現在他們都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