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谷丙轉氨酶偏高’是什么意思?”“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偏低,是不是意味著身體有啥疾病啊?”最近這段時間,不少單位都在組織員工體檢,然而等到體檢報告到手后,大家又在為報告中的一堆專業醫學術語而大傷腦筋。指標項超出健康參考值范圍,應該如何理性看待?閱讀體檢報告的哪些部分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記者請教了相關專家,告訴大家健康體檢報告應該怎么“看”。
調查:七成市民稱體檢報告難看懂
26歲的潘先生熱衷運動,體質不錯,上個月剛剛參加完單位組織的體檢。“我以為自己健康狀況應該很理想的,沒想到結論里還有不少問題。”體檢報告顯示,潘先生的血常規檢查中血紅蛋白為118.5(正常值120~160),尿常規出現“尿隱血+1”。看著體檢報告中標注的上上下下的箭頭,潘先生一陣發慌,莫非隱藏了什么疾病?“我到網上搜了一番,也沒找到一個權威解釋,真是令人心煩。”
市民吳先生也告訴記者,每次拿到體檢報告后都特別緊張,什么竇性心動過緩、膽囊壁毛糙、肺紋理增大……“都不知道是什么病,嚴不嚴重,反正原先身體沒感覺的,一看這個也給嚇出毛病來了。”
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家體檢中心,隨機采訪了30名做過體檢的市民,大家的總體表述是認為體檢報告不太會看。其中七成市民抱怨“難看懂,只看醫生的健康建議”,還有兩成市民表示,會拿到體檢中心咨詢醫生,并針對性地去醫院專科門診復查,剩下的一成市民則直言,體檢只是走個形式,報告瀏覽一遍后就束之高閣了。“反正沒啥大問題,不然檢查時醫生就會說了吧。”“總膽紅素”、“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甲胎蛋白”……只要做過體檢的人都會見識過這這些檢測專業術語,但是對于醫學門外漢來說,就一個評價“艱澀難懂,不知所云”。
專家說法:最重要看結論和建議 有的“無臨床意義”
“拿到體檢報告最好是從頭到尾閱覽一遍,重要的是看體檢結論以及健康建議。”市中心醫院體檢中心主檢醫生侍作勝介紹說,一般的體檢包括常規體格檢查(內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血液檢查(臨床檢驗、生化檢驗、免疫檢驗、化學發光、放免檢驗、血流變檢驗)、尿液和分泌物的檢驗、B超、X光、CT、MR等項目。每一項后面都有小結,報告最前面則是把所有檢查項里超標的項目拎出來單列,稱為體檢匯總,而針對匯總的每一項,后面是體檢結論,最后是針對性的健康建議,如果沒有問題,就說明身體健康。
有的人會問,體檢總匯里列出來的那么多東西就是說明我的身體毛病多嗎?其實不盡然。總匯里列出的一般是數值項,超出正常標準的就用上下箭頭標注出來,其中有部分并沒有臨床意義。比如血紅蛋白,參考值是120-160,如果是118.5,就是稍微偏差,可以不納入。
當然,有細心的人會發現,對照后面的具體檢查項,總匯里可能也有遺漏。那么理由便是上述“無臨床意義”的解釋,如果受檢者不確定該項目對自身健康有何意義,可以向醫生詢問。
侍作勝指出,有很多人往往被結論中的醫學專業術語給弄蒙了,不知道自己是啥問題,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健康建議。比如,膽囊壁毛糙,這并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臨床表現。看健康建議:低脂飲食,定期復查,必要時專科治療,那么就要注意做到飲食清淡,并在體檢后的3個月至半年內去專科檢查一下。“‘定期復查’說明這個問題是需要注意,不需要馬上治療又不能放任不管,要監視它,跟蹤它,確保在健康的范圍之內。”
發現異常指標及時咨詢醫生 小問題通過飲食生活調整
“體檢不是看病,而是為了大體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對自身健康有個評價。發現大問題了及時治療,發現小問題的話,可以通過飲食生活調整改善。”侍作勝指出,正常人的話最好保證一年一次體檢,而且體檢項目盡量全面一些,不然體檢項目過少,有些問題是查不到的。比如,很多女性體檢時不愿意查婦科,但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如今發現宮頸腫瘤的很多,不及時處理對身體危害較大,還是建議已婚婦女體檢時做婦科檢查。 在體檢之后要充分相信結果給予的建議,不要以為體檢出的問題都是“危言聳聽”。就拿普通體檢項目來說,肝臟、腎臟、膀胱、乳腺、胰腺方面如果有問題,80%都能通過彩超篩查出來,然后根據建議去進一步復查,這是也是發現腫瘤的一種途徑。
“有人可能對這種普通篩查看不上,覺得沒有高端設備精準,但實際上卻能提出警示意見”。比如彩超發現肝臟里有個東西,體檢就會告訴你有陰影,建議進一步復查CT。為什么需要復查呢,因為這個東西可能是石頭、血管瘤、或者腫瘤,更精準的判斷彩超做不了,需要換CT,那就千萬不要置之不理了。曾有名受檢人被發現肺部有陰影,建議進一步復查,但當事人沒有予以重視,耽誤了一個月后被查出是肺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未能存活。“不管什么病,早發現早治療總是好的,尤其是癌癥,早一天治療效果都會不一樣,所以建議大家發現異常指標要及時咨詢醫生。” 侍作勝如是說。
提醒:不是簡單看數據,不要自己嚇自己
雖然希望大家能對體檢報告重視起來,但也要提醒一點:不要誤讀報告中的“超標”項目,自己嚇自己。“體檢報告并不等于最終診斷,檢測數值只是醫生診斷的參考數值。”于棟梁說,看體檢報告不是簡單地看數據,要明白數據高低的臨床意義。即便數據顯示有異常,也無需擔驚受怕,盡早就醫即可。建議市民應該妥善保管每年的體檢報告,以便醫生根據數值變化作出更精準的判斷。
肝功能
體檢報告中的“超標”結果,容易讓市民誤解。有次一個市民發現自己肝功能指標超出正常范圍,便懷疑自己得了肝癌,當場嚇得臉色發青,四肢癱軟。其實只是膽囊炎引起的現象。市中心醫院體檢中心主任于棟梁說,引起肝功能指標升高的因素很多,像是發燒、劇烈運動、肝炎、酗酒、藥物、膽囊炎都有可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前列腺特異抗原
容易引起大家誤讀的還有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的檢測,它對早期沒有癥狀的前列腺是有意義的。有一位受檢者的PSA超過正常值3倍,他以為得了前列腺癌,但是誘因是他在近期做了前列腺按摩。前列腺被按壓后PSA會明顯增高,所以兩周后復查,他的血清PSA值恢復了正常。
血壓和血糖
“有時候,單憑一次超標結果不能下診斷,需要橫向、縱向對比,全面考慮。”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血壓和血糖。每次體檢,測量血壓已成為最常規項目。人的血壓是波動的,體檢記錄的是瞬間的血壓,即使達高血壓標準,收縮壓140mmHg以上或舒張壓90mmHg以上,也不能根據這一次血壓確定為高血壓病。
一次空腹血糖超過7mmol/L也不能診斷為糖尿病,而需要復查及進一步做餐后兩小時血糖、耐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
血常規
血常規主要關注的項目是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如血紅蛋白明顯低于參考值,則是貧血的表現;血小板數值偏差很大,可能會引發心梗等疾病。
不少體檢者常檢出白細胞低于正常值,一般白細胞減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藥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等;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而白細胞升高要考慮有感染的情況,如急性扁桃體炎、皮膚軟組織感染等。
心臟
通過心電圖數據,一般可以判斷出心臟是否有問題。常見的心電圖問題有竇性心律不齊、心肌缺血、心動過速、不完全性傳導阻滯等。
通常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右側的傳導阻滯等,原因可能是緊張情緒等造成的,多數不代表健康問題,不過也有部分是疾病或心臟本身的問題。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