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隨著高血壓患病率的持續增長,我國高血壓患者已達2億多人,患者呈年輕化趨勢。調查顯示,心腦血管病死亡居我國居民死亡原因首位,而其發生與死亡一半以上與高血壓有關。
為提高高血壓患者治療成效,今年年初,徐州市中心醫院組織心內科專家成立高血壓專業組,并在淮海經濟區獨家開展國際最先進的頑固性高血壓治療方式——“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治療效果顯著,患者均恢復良好。
市中心醫院心內三科副主任張毅剛介紹,“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于2009年在國外正式開展,2011年開始在國際醫學界推廣,目前我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少數城市開展。該技術通過射頻消融術部分阻斷腎臟交感神經,且不影響其它腹部、骨盆或下肢神經支配,達到了在降壓的同時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目的。這項技術的開展為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提供了突破性的方向。
30%高血壓患者為頑固性高血壓 其中約10%可通過射頻消融技術進行治療
高血壓是影響心血管疾病負擔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可導致增加心血管死亡率,以及猝死、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周圍血管疾病和腎功能不全的發生。
“根據全球性分析,在眾多死亡原因中,760萬非預期死亡中,54%的卒中,47%的缺血性心臟病都與高血壓有關。”張毅剛說,高血壓是我國人群腦卒中(即中風)及冠心病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但很多人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不足,目前我市市區的高血壓知曉率為 40%-50%,農村的知曉率僅30%。“有一多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或者患了高血壓沒有及時接受治療,還有的是吃藥控制一段時間后就擅自停藥,這些情況都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我國,30%的高血壓患者為頑固性高血壓。張毅剛介紹,大多數高血壓病患者經過抗高血壓藥物治療后,血壓可以控制在滿意水平,但有些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應用了足量且合理的3種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后,血壓仍然在目標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 4種降壓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時,這就是頑固性高血壓。
頑固性高血壓因發病原因復雜,一直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2007年,歐美國家開始對射頻消融技術治療高血壓進行研究,發現約10%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微創手術去除部分腎動脈交感神經,使血壓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正式用于臨床治療,效果良好,成為高血壓治療領域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市中心醫院獨家開展“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 目前患者血壓均得到有效控制
2011年,“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開始在國際醫學界推廣。2012年,市中心醫院從天津邀請國內最先開展此項技術的專家來院指導,并于今年年初獨立開展此項技術。
今年1月,46歲的侯先生接受了淮海經濟區首例“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手術很順利,侯先生20多年居高不下的高血壓在術后立即下降至正常水平,至今未再復發。
張毅剛介紹,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不僅是高血壓發生的關鍵因素,在代謝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終末期腎病等疾病中也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被認為是治療頑固性高血壓及其相關并發癥的一個重要方法。
經導管射頻消融去腎交感神經術,是將一根直徑只有1.3毫米的細絲從患者的大腿根部的股動脈穿入,深入到腎動脈內,然后傳遞射頻能量到腎動脈外膜,選擇性消融腎交感神經,達到降壓的目的。“這個手術能幫助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在使用少量的藥物情況下使血壓得到控制。該療法微創,操作時間不到30分鐘,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取得明顯的降壓療效。
“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將使許多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擺脫每天吃大量藥物的痛苦,也減少了這類病人其他并發癥發生的幾率。據了解,射頻消融術治療高血壓雖是一種新的治療方式,但由于使用的都是成熟的介入技術,因此,相對來說比較安全,風險較小。隨著經驗積累,該技術治療范圍和適應癥將不斷擴大。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頑固性高血壓患者都能行此手術,以下患者是不適合行此手術:繼發性高血壓,急性心肌梗塞,高危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未控制的、伴有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心律失常,有癥狀的嚴重主動脈狹窄,未控制的有癥狀心衰,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動脈夾層,6月內急性腦卒中,存在副腎動脈,主腎動脈過短無法實施充分消融,重度腎功能不全,腎動脈內血栓或不穩定斑塊。
高血壓防控重在生活方式 術后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今年6月,65歲的張大媽因頑固性高血壓慕名來到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張大媽患有高血壓10余年,近年來每天晚上發生心衰,同時吃四種藥仍無法控制血壓,血壓波動于 190-200/100-120mmHg之間,經常因血壓波動而發作頭暈、乏力等嚴重高血壓的癥狀。接受“經皮腎動脈去交感射頻消融術”后,張大媽的血壓很快降至較滿意水平,三個月來,其24小時動態血壓始終保持在155/90mmHg左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按照醫生的囑咐,張大媽術后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高血壓控制情況非常理想。張毅剛介紹,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關鍵在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應注意幾點:
減少鈉鹽攝入。據全市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數據顯示,我市18歲以上居民高鹽飲食普遍存在,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2.7克,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6克的2倍多。如果每人每天攝入食鹽增加2克,那人的收縮壓將平均升高2毫米汞柱,舒張壓將平均升高1.2毫米汞柱。因此,吃鹽過多可導致高血壓。
日常的食鹽攝入量應該怎樣科學控制呢?首先,做菜時要少放鹽,可以用減鹽勺,也可以用啤酒瓶蓋,一瓶蓋相當于5-6克鹽,一個人一天的鹽量便足夠了。做菜時醬油也要少放,因為5毫升的醬油就相當于1克的鹽。此外,“少吃鹽”只是通俗的說話,準確而言是減少鈉離子的攝入。日常生活中許多加工食品本身含有鹽分,比如醬油、豆腐乳、豆瓣醬、辣椒醬、瓜子、蜜餞、火腿腸、方便面、冰淇淋、餅干、面包等都含鹽,這些東西也要少吃。
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減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攝入和增加體力活動。在飲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控制高熱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飲料及酒類等)的攝入,適當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在運動方面,規律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是控制體質量的有效方法。減重的速度因人而異,通常以每周減重0.5~1.0kg為宜。對于非藥物措施減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減肥藥物控制體質量。
此外,還應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均衡;不吸煙、限制飲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專家介紹 張毅剛 市中心醫院心內三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委員會委員。在省級、核心期刊發表相關專業論文7篇,承擔省級先天性心臟病課題一項,完成省級協作項目一項,獲徐州市科技成果一項,獲徐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長期從事心內科臨床診療工作,熟練掌握心內科常見病、危重病及疑難病的診斷與治療。擅長心內科介入診療領域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封堵治療,在淮海經濟區處于領先地位。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上午
徐州就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