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常用的抗腫瘤化療藥物對患者治療的有效性不恒定,化療前缺乏化療藥物個體化治療的遺傳學分析,以致一部分患者化療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副作用或毒副反應。病理基因檢測應用于臨床,能使臨床醫生在化療藥物的選擇上有更大的科學性和客觀依據。在提高了腫瘤患者臨床療效、降低了藥物副作用的同時,還節省了患者的治療費用。
訪問專家:徐州市中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王旭波
開展腫瘤治療新項目的意義
王旭波主任: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尤其是惡性腫瘤對人類的危害不僅僅是損害人體健康、威脅人的生命,還在于它給患者帶來的軀體痛苦、精神折磨以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據統計,我國城市居民占死亡原因第一位的便是惡性腫瘤,每年約死亡130-160萬人,全世界每年約有700萬人死于惡性腫瘤。在我國危害最嚴重的惡性腫瘤依次為:胃癌、肝癌、肺癌、食道癌、大腸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子宮頸癌、鼻咽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因此,腫瘤的診斷、預防和治療,就成為醫學工作者的工作重點和研究課題。
為什么會出現腫瘤病人化療效果、毒副反應的差異
王旭波主任:這就牽扯到化療藥物個體化治療的遺傳學分析的問題。盡管近年來腫瘤的治療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是在腫瘤的不同分期、不同分級及不同個體間仍存在著顯著的治療效果、化療敏感性和不良反應的差異。若腫瘤能夠被早期發現,可以通過手術切除達到治療甚至治愈的目的。而往往相當一部分腫瘤沒有能夠被早期發現,因而失去了手術切除治愈的機會,即使進行了手術切除也應當進行適當的化療。腫瘤化療在腫瘤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當一部分腫瘤患者都曾接受了化療。存在的問題是,由于目前常用的抗腫瘤化療藥物對患者治療的有效性不恒定,并且化療前缺乏化療藥物個體化治療的遺傳學分析,致使一部分患者化療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副作用或毒副反應。因此,為了滿足腫瘤患者合理、科學化療的需要,提升腫瘤治療水平,腫瘤治療急需步入個體化治療時代。
為什么提倡腫瘤個體化化療
王旭波主任:個體化化療通俗地講,就像人感冒了,治療前,首先要查個血常規,根據血象高低,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要用抗病毒的藥,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細菌的藥。同時還可以做個藥敏試驗,觀察哪種抗菌素對這個細菌更敏感就選用哪種抗菌素,而且還能篩選出并排除掉副作用大的藥。
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學的研究進展,如何分析和鑒別患者之間存在的個體化差異,并利用這些差異來合理地指導臨床用藥及藥物組合,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并且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通過藥物基因組和藥物遺傳學研究,可以篩選并發現不同腫瘤患者對同種藥物治療存在個體差異的遺傳指標,并通過檢測這些遺傳指標向臨床醫生提供實驗數據,從而使臨床醫生在化療藥物的選擇上有更大的科學性和客觀依據,并能提高化療的準確性、有效性和特異性,同時可以提高化療藥物的用藥安全性,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及經濟負擔。
基因檢測對腫瘤臨床治療有什么意義
王旭波主任:近年來,通過腫瘤病理學專家的努力,腫瘤病理基因檢測已成為病理科檢查項目,并成功地將癌前病變、腫瘤分子基因檢測以及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癥、糖尿病、乳腺病、婦科病、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肝腎疾病、結核病、萎縮性胃炎、先天性疾病、不育癥等疾病的病理基因檢測應用于臨床,在提高了腫瘤患者臨床療效、降低了藥物副作用的同時,還節省了患者的治療費用。現在我國已開展的臨床腫瘤分子檢測項目有:ERCC1、BRCA1、RRM1、B-TUBINLIN、EGFR基因型、U TG1A1 基因多態性檢測;已經被美國FDA 批準分別用于鉑類、吉西他濱、紫杉類、吉非替尼、伊利替康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和不良反應評估的遺傳學指標。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