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報道:日前,一位因車禍胸部受傷的病人,在當地縣醫院首次做胸部正、斜位片均未發現明確異常征象,但患者入院后不久卻明顯感到胸部疼痛。因患者高度懷疑自身肋骨骨折,遂轉入徐州市中心醫院做胸部正位、右前斜位DR檢查。
徐州市中心醫院放射科燕敦華主任,憑借其多年經驗,通過窗寬、窗位的調節,發現該名患者右側五根肋骨疑似骨折,后經CT三維立體成像結果,證實患者右側五根肋骨確已骨折。
據介紹,通過上述該名患者的三次胸片對比觀察,前兩次并未發現明確肋骨骨折痕跡,因此,僅憑X線初步檢查,易造成患者病情的漏診。對于骨折的檢查臨床特征有:受傷部位畸形、檢查時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壓痛、異常活動等,通過體格檢查即可發現。
然而所謂“隱匿性骨折”,即不明顯具備骨折臨床特征,如無移位的骨干裂隙骨折、未造成后突畸形的椎體壓縮骨折、不規則骨的部分骨小梁骨折等,都需通過X線片,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方能確定骨折的存在。而個別無移位骨折或不完全骨折在早期X線片上有時無明確顯示,這種骨損傷在骨折端吸收或肢體活動造成局部疼痛或骨折移位后,骨折征象才表現出來。
許多患者對于“隱匿性骨折”早期判斷缺少足夠認識。對于“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早期X線片診斷對病情的把握存在困難,因而檢查設備及檢查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CT或磁共振檢查作為診斷“隱匿性骨折”的補充手段存在其必要性。可明顯減少漏診情況。但這兩項檢查方法費用較高,病人有時難以接受,或有“小題大做之嫌”,因而造成漏診時有發生。
故此,遇到這類病人,醫生應盡職責向患者及其家屬交代這種骨折存在的可能性,建議多次復查,力爭早期發現。必要的CT、MRI檢查不失一種避免“漏診”的有效手段,復查也是早期診斷隱匿性骨折的重要措施。
閱讀下一篇
著名腎病專家孫偉周恩超教授來徐醫附三院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