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就醫故事:今年20歲的小王現在我市一所高校讀大三。去年五月份的一天,他在校園里散步時受花粉刺激打了一個猛烈的噴嚏。雖然鼻子立刻舒暢了,但接踵而來的是胸部的一陣劇痛。當時小王還以為是由于用力過猛而“岔氣”,因此沒有放在心上。可是,疼痛非但沒有消失,緊接著又出現了呼吸困難。來到市腫瘤醫院(原市三院)就診時通過X光檢查發現,他的左肺已被壓縮15%,為肺大泡破裂引起。該院心胸外科封錫清主任將小王的病情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并安排他立即住院接受治療。
封主任告訴小王及其家長,由于胸腔穿刺抽氣等治療方法不僅痛苦而且容易復發,因此最好讓孩子接受手術根治治療。
他們以為手術治療必須開胸便立即拒絕。當封主任告訴他們這個手術采用腋下小切口開胸,不僅創傷小、療效好、康復快,而且正常情況下還看不到疤痕時,患者及其家人的顧慮才被打消,同意讓封主任實施該手術。術后,小王的胸部果然未留下疤痕,而且身體恢復良好,術后一周即康復出院,學業也未受到影響。
名醫點評 自發性氣胸多有反復發作
據市腫瘤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兼心胸外科主任封錫清介紹,人的胸膜腔由壁層和臟層構成,兩者之間是密閉的不含空氣的潛在性腔隙。如果氣體進入胸膜腔就會導致肺葉被壓縮,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情況嚴重者會使縱隔移位,影響心臟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封主任進一步解釋,自發性氣胸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是由于肺部病變導致肺組織和臟層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細微氣腫泡破裂,空氣逸入胸膜腔而引起,其發作多與咳嗽、突然用力、劇烈運動等活動;大汗、面色蒼白伴呼吸困難等。該病患者大多有反復發作史,曾多次做過胸腔穿刺抽氣或胸腔閉式引流,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和恐懼。
手術治療是惟一根治方法
封主任介紹說,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如胸腔穿刺抽氣、閉式引流等,兩者都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只能改善癥狀;自發性氣胸一般是由肺大皰引起,其狀如葡萄串,此破彼長,呈反復發作趨勢。而手術治療是惟一可根治的方法,但是常規手術開胸創傷大,風險大,術后留有很大的疤痕,多數患者不能接受。那么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達到創傷少、痛苦輕、療效好、康復快,同時又達到根治的目的,已逐漸成為眾多醫學工作者攻克的課題。
該院從心胸外科從2003起率先開展腋下小切口治療自發性氣胸獲得成功,至今已經通過該方法治療30余例自發性氣胸患者,均取得了理想的預期效果。
小切口術難見疤痕創傷小
常規開胸手術切口長約20cm,須切斷肋骨及肌肉,失血量相對多,手術創傷大,病人術后疼痛明顯,而且胸部留下很長的手術疤痕,有些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非常痛苦。而采用腋下小切口手術只在腋下開約5cm的小切口,行肺大泡切除縫扎,術后常規放置胸管引流,胸腔引流量少;手術耗時短,不切斷肋骨,失血量少,患者痛苦也小;采用皮內縫合,不需拆線,術后一周即可出院。此外,由于切口位于腋窩下,長度短,術后疤痕位置隱蔽,不影響美觀。
專家在線:封錫清,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徐州市腫瘤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兼心胸外科主任。從事心胸外科20余年,完成食管癌上中下段根治術、肺癌根治術、肺葉切除術、全肺切除術、肺葉袖狀切除術、縱膈腫瘤切除術、急慢性膿胸清除術等普胸手術以及各種急診手術數千例,完成動脈導管結扎術、二尖瓣閉式擴張術、體外循環房缺修補術、室缺修補術、瓣膜置換術、法四矯正術、右室雙出口矯治術、巨大動脈導管補片修補術、部分心內膜墊缺損矯治術、艾布斯坦畸形矯治術、嬰幼兒胸心外科手術(其中,最小年齡11個月,體重最輕7公斤)、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和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等心臟手術1000余例。目前正在開展心臟移植和骨髓干細胞心肌移植治療心肌梗塞。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要有《體外循環氧流量和氧自由基產生的實驗研究》、《心肌挫傷的臨床觀察》等發表在中華系列雜志上。
相關鏈接:曾因漏斗胸而在市腫瘤醫院接受微創矯形手術的患者劉某,日前來該院復查。拍攝胸片顯示,鋼板位置正常、無移位現象,其他狀況良好。2008年8月9日,市腫瘤院在我市率先開展“腹腔鏡下微創漏斗胸矯形術”,為這名時年僅17歲地漏斗胸少年實施手術。經過7個多月的康復,該少年心肺功能明顯改善,過去胸悶氣喘的癥狀已完全消失,過去不能進行劇烈活動,現在可以慢跑近2000米,胸廓外形更加飽滿。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全天、周六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醫院地址:徐州市環城路131號
乘車路線:市內乘游1、游2、2路、7路、46路、55路(晚間)、67路、71路、73路、76路、607路、609路、610路等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