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天使風采:首個“中國醫師節”前夕,捷報傳來——徐州市中心醫院的口腔科主任孟箭榮膺江蘇省“十大醫德標兵”稱號,他也成為了我市唯一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醫務工作者。
孟箭,一個在口腔醫學界響當當的名字。
在近30年的從醫生涯中,由他主刀完成的復雜手術多達萬余例,在血管瘤和口腔頭頸部惡性腫瘤治療、超聲熱療等領域,他創造了多項紀錄,榮獲了包括中華醫學科技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等在內的科技進步獎和新技術引進獎12項。
“祝賀孟箭主任,這是口腔界的光榮、母校的光榮!”“這是南醫大的驕傲,口腔醫生的榜樣!”他的母校南京醫科大學領導、同門師兄弟們在獲悉后紛紛給孟箭發來祝賀短信。
早已榮譽滿身的他,內心深處對自己仍懷有更高的要求。成就一代“哲醫”,不僅要有精湛的醫學技術,更要有一顆守護患者生命健康的醫者仁心。
“我所堅持的,是做醫學領域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這句話,是平日里謙和低調的孟箭難得說出的高調話語。在走訪了他身邊的同事、學生及患者之后,我們從多維度了解到了一個更“立體”的他。
“要讓患者有質量地活著”
提起口腔科,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補牙拔牙、牙齒矯正的地方,其實從頸部以上至整個面部,都是口腔科的診療范圍。走進口腔科的病房,你會發現,這里幾乎全都是口腔頜面外科患者,尤其以腫瘤患者居多。而市中心醫院口腔科有兩項“絕活”更是享譽大江南北——血管瘤和口腔頭頸部惡性腫瘤治療,這兩項技術領域的“領軍人”正是孟箭。
許多外地的口腔腫瘤患者慕名而來,為的就是找孟主任看病。“我們不光要讓口腔癌患者活著,更要讓他們有質量地活著。”這是孟箭和他的團隊的追求,帶著這樣的追求,一個又一個的患者重獲生的希望。
2017年春天,一位罹患口腔癌的張老先生找到了孟箭。一照面,老先生就痛哭流涕。在外地接受了幾次手術后,他的腫瘤反反復復,嘴巴不能閉合,無法吞咽,更不能說話,痛苦異常。在連續被幾家大醫院宣判“死刑”之后,一位專家向他推薦了孟主任。孟箭花了1個多小時仔細查閱了患者的病例、就診報告,判定患者有機會接受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療,利用影像技術支持下的微創技術治療口腔頭頸部惡性腫瘤。“沒有孟主任的妙手回春,就沒有我的第二次生命。”再來醫院復查時,老先生拉著孟主任的手,感激地再一次泣不成聲。原本被宣告僅存2至3個月的生命,至今已延長1年多,而且患者已恢復了自主進食、說話,生活質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在孟箭看來,醫學是一門非常系統的學問,看病更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本著辯證法的理念來制定最佳醫療方案,要依靠精湛的專業技術做好臨床診療。翻開他的筆記本扉頁,一行楷書遒勁有力:“骨之不存,牙將焉附?肌之不存,何談表情?牙之不齊,何談美觀?”這是他的老師、國內口腔學泰斗邱蔚六院士闡釋口腔與頜面關系的三句話。受邱院士多年熏陶,孟箭把它當作口腔頜面手術的二十四字箴言。
他總說,口腔科是“面子工程”,要把病人的每一根血管、每一塊軟組織都盡量保留。每遇到重癥急癥病人,他都會組織全科討論3次以上,規劃至少2種以上治療方案,所有人進行綜合評價后,再篩選出最適合患者的診療方式。
今年春節,22歲的小伙子小郭來到市中心醫院掛急診,他的嘴巴里止不住地往外冒血,瞬間涌出400毫升鮮血。在當地醫院,因為無力醫治,他已被拒絕接收。再這樣下去,病人很快就會有休克的危險!該怎么辦?大年初二,孟主任從家中緊急趕來,在通過影像診療后,他很快確診:患者是因頜骨中央型血管瘤破裂而導致的出血。如果按照常規診療,需截掉下頜骨,但這種手術創傷非常大??紤]到患者只有22歲,孟箭決定先用介入栓塞的方式進行止血,隨即進行下一步的皮瓣修復。手術非常成功,患者的下頜骨保住了!今年7月小郭如期結婚了,婚后他還領著妻子和家人專程來醫院感謝孟箭主任。
不久前,一位年僅16歲的車禍受傷者,下頜骨骨折,骨頭雖斷但皮仍然相連。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孟箭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不斷與同事反復研究,并征求了國內權威專家的意見,最后決定用牽引的方式進行保守治療。最終,不僅治好了病、良好地保持了患者術后的容貌,還為病人減少了一大筆花費。
“治療一個人,就是治療一個家庭”
無論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孟箭總是隨叫隨到。每個病人用過什么藥,他都記得。即使是出差在外,每天他都要通過微信或電話詢問病房危重病人的治療和恢復情況。不論多累,每次手術的前一晚,他都會去病房和病人拉拉家常,幫他們做術前減壓。老家哪里的呀?家里幾口人啊?孩子多大啦?他一邊與病人“拉呱”,一邊仔細查看病例、端詳病人病灶。臨走時,他還要細心地為病人蓋好被子,囑咐護士做好數據記錄……早上9點,他一般會準時進入手術室,有時一臺復雜的手術要耗時6、7個小時,一頓午餐、片刻午休對他來說有時都是奢侈。
“治療一個人,就是治療一個家庭。”這是孟箭常跟科里人講的一句話。遇到農村的、家庭困難的、年紀大的還有遠道來的患者,孟主任總會格外地關照,能幫病人省的就省,能照顧的就照顧到。一次,遇到一個農村患者,頰部腫瘤,傷口潰爛,臭味難忍。旁邊的人都掩鼻而去,孟主任看到主動走了過來,彎下腰,細致地為他做檢查,扶著病人的肩膀,跟他交流病情,增強病人的信心。遇到老年人來看病,他總交代科里的實習生或護士幫助老人繳費拿藥,別跑來跑去,血壓高了出啥問題。遇到有坐輪椅的老年人,他總交代科里的年輕醫生讓病人少移動,確實需要挪到牙椅上再挪動。
每次有患者從外地過來,他總是安排住院部護士長張宏提前聯系,預留床位、護理咨詢,甚至留好地方專門存放外地患者的行李,方便下次復診,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他都想到了。他總說,病人來一趟不容易,要安排得周到些。在生活上,他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病人,為他們提供更多便利,就像貼心的朋友。他總是耐心地和患者溝通,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沒事,生病了堅強面對,總有辦法解決好的。”一位病人說:“讓孟主任一說,病就像好了一半!”
從醫之道,德字為先。作為省級重點口腔科學科帶頭人,孟箭時常教導學生,絕不能辜負患者的信任。“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手術刀雖然從材質上是冰冷的,但是握在醫生手里,就要用心把它攥熱。”從醫近30年來,孟箭始終把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以一顆大愛仁心展現當代良醫風范。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