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南湖醫院/精神疾病:抑郁癥其實是一種疾病,有70%左右是大腦神經遞質出現異常,是生物學因素的作用,30%是外界精神壓力。但是現在人們對待抑郁癥卻恰恰相反,往往認為大部分都是心理壓力,所以一旦出現失眠、焦慮、抑郁,總是認為是思想上太“脆弱”,無法承受壓力。所以我們整個社會應該把抑郁癥當做一種疾病來看,不能僅僅把它當做一種心理問題,只有這樣病人才能安心的按照正常疾病的處理流程進行治療。
關注青少年抑郁 “厭學”和“抑郁癥”應區別
徐州精神病院(南湖醫院)副院長 沈學武認為,很多青少年、兒童的抑郁癥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不愿意去學校、不上學甚至厭學,而有些家長或者學校的心理衛生人員可能簡單的認為就是學習壓力太大,歸因于“學校恐懼癥”。其實往往不是這樣的,很大一部分學生是“抑郁癥”。
普通的“學校恐懼癥”或者厭學,往往在學校里是情緒異常,但是一旦下課了、出了學校或者回到家里就是非常正常的了;但如果是抑郁癥,無論是在學校里上課還是回到家,情緒都是異常的。
這些學生的智商往往是正常的,甚至是超長的,他們都十分清楚自己周圍的同學在認真學習,在天天進步,但自己卻沒有動力。有些人可能認為抑郁癥就是坐在角落表情呆滯甚至沉悶,其實抑郁癥的典型表現就是對事物“缺少愉快感”,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體驗不到其中的樂趣,沒有動力,這都是抑郁癥的典型心理感受。抑郁癥的診斷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工作”,有些患有嚴重抑郁癥的青少年兒童往往最后就是不得已休學,這就具備抑郁癥的治療指征了。
青少年抑郁癥往往很多都是“雙向抑郁”應和“叛逆”相區別
青少年抑郁癥往往很多都是“雙向抑郁”, 美國卡夫茨大學心理學院研究表明,18歲以下的首發抑郁癥患者被診斷為“雙向抑郁”的占75%,而且患者年齡越小,“雙向抑郁”發生率越高。這種抑郁癥患者的情緒大部分情況下是抑郁,但是情感呈現“高潮、低谷、高潮、低谷”的波浪形狀態。雖然就目前精神醫學來看,青少年“雙向抑郁”的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和青少年更容易發生情緒波動有關。
在精神醫學里有一個名詞叫做“品性障礙”,也就是“叛逆”,比如打架斗毆、不服從管教、跟父母老師頂撞等等,這種雖然也是有“雙向抑郁”中的“亢奮”的表現,但是如果沒有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一般并不是“雙向抑郁”,但只要存在對生活學習有影響,就應該來醫院檢查。
“雙向抑郁”的治療關鍵在于合理用藥和長期隨診
專家指出,雙向抑郁往往用單一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應該配合“心境穩定劑”,否則往往會讓病情變得更復雜,所以對于青少年兒童群體發生抑郁癥,是非常有必要去醫院檢查的。
另外,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關鍵在于長期隨診。在臨床上經常會有這樣的家長,認為工作忙或者學校學習課程緊張,就不能來定期復診,其實這種治療依從性不高,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事實上,應該每個月都來醫院復診,或者如果患者比較穩定,3個月來醫院看一次也是可以的。但即使這樣,有些患者和家屬都不理解,其實從醫生的角度,如果疾病治療不好,對工作和學習的影響肯定是非常大的,這是需要患者引起重視的。
徐州南湖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