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婦女在經前反復出現精神緊張、抑郁、焦慮、易怒、情緒淡漠、失眠、乳房脹疼等一系列身體和精神癥狀,從而影響日常生活和正常的學習、工作,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經前期綜合征。
經前期綜合征最常見于30到40歲的育齡婦女。典型的經前期綜合征在經前一周開始,癥狀逐漸加重,至月經來潮前2到3天最為嚴重,月經來潮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癥狀持續時間較長,一直延續到月經開始后的3到4天才完全消失。患經前期綜合征的婦女身體往往出現多種不適癥狀,嚴重者伴有精神癥狀,其中焦慮癥狀居多,占70%~100%。60%的經前期綜合征患者有乳房脹痛或體重增加;45%~50%的患者有低血糖癥狀,約35%患者有抑郁癥狀,并伴有自殺意識。經前期綜合征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和內分泌、腦神經遞質、前列腺素作用和維生素B6缺乏等一些因素有關。北京友誼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藺莉提示廣大患者,經前期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多樣化,嚴重性不一,因此針對不同的病人需給予不同的治療。經過積極正確的診治絕大多數經前期綜合征患者的癥狀均可得到明顯改善,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首先是精神安慰治療。醫生將根據病人的癥狀特點,設計個性化的心理和行為治療方案,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態。
此外,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處方藥,使病人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如抑郁癥狀明顯的選用抗抑郁劑—百憂解;有明顯焦慮及易 怒的經前期綜合征患者選擇鎮靜劑;以乳房脹疼、頭疼、痛經、下半背痛及全身不適等疼痛癥狀為主的選用前列腺素抑制劑等。
第三,合理飲食結構對緩解癥狀有幫助。應注意保持足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如維生素B6、維生素E;攝入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飲食可以改善經前期綜合征的精神癥狀。不良的飲食習慣可以加重癥狀,因此,經前期綜合征患者應限制食鹽量,避免或減少咖啡因的攝入等。
第四,讓患者家屬了解該病周期性發作的規律和預期發病時間,理解和寬容患者經前期的行為過失,并協助調整經前的家庭活動,減少環境刺激,使患者的失控及過失減少到最少程度。 (戴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