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除非你是個婦科醫生,否則根本無從想像那具體該是個怎樣的物件。相對于其他婦科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大多數人看來還是個陌生的字眼,我們也不會想到一貫“低調”的子宮內膜居然也會在某一天“集體造反”——不規規矩矩地待在子宮里服從荷爾蒙的調遣,履行它每月一次被經血沖脫的職責,卻偏要溜達到宮腔外擾亂秩序。如果子宮內膜果真如此玩忽職守,我們的身體通常不會熟視無睹,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她遲早會發出SOS求救信號。
◆怎么會這樣?
33歲的詩陽被醫生宣判患上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今年年初的事。那時,詩陽和老公剛剛開始計劃要孩子。一切仿佛都該是順理成章——夫婦倆像當年做婚檢一樣手拉手去了醫院,打算懷孕前做個全身檢查,好最大限度地保證在猴年生一個健康的、高智商的“優質”寶寶。詩陽和丈夫其實是懷著“例行公事”的心去做檢查的,卻想不到醫生真的就發現了問題。詩陽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暫時不能懷孕。捧著自己的體檢分析報告,詩陽一時間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體檢報告上是醫生龍飛鳳舞的筆跡:長期痛經,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異位癥,繼發性不孕。其實,身體的“信號”早就發出了。結婚已近8年的她,對每月必經的那種疼痛早已習以為常。“不就是每月三四天的事嗎?忍一忍也就過去了。況且,身邊的女友們也都或輕或重地痛經。” 這樣,詩陽一忍就是10來年。而在從前的體檢中,詩陽對自己身體出現的故障一直都是輕描淡寫。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顧名思義,就是子宮內膜組織離開子宮腔到其他部位生長。有必要先說說我們的身體結構。被稱做“生命搖籃”的子宮并不是一個密閉的空間,這一點,看看任何一本科普讀物上的解剖圖就知道了。子宮的左右兩側是輸卵管,而輸卵管是通往腹腔的要道。子宮內膜異位就是子宮內膜組織從這兩條要道上逃離的過程。子宮內膜本來應該順從荷爾蒙的指揮,每月脫落一次,并經由陰道排出體外的,但轉移了的子宮內膜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它們一路逆流,直到順著輸卵管到達腹腔、卵巢、甚至是直腸的部位,并在那里安家落戶、遍地開花。很多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人初期并沒有任何癥狀,那是因為逃離的子宮內膜尚未積累到足夠的程度。但大多數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都有嚴重的痛經問題。 最新的數字表明,目前我國生育期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在10%左右,而且,這個數字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專家認為: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原因很多,其中宮腔操作過多(例如頻繁的人工流產手術),剖腹產率居高不下,宮頸管粘連等都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
頁次:[1] [2] [3] 下一頁
子宮內膜“大逃亡”
閱讀下一篇
子宮內膜異位的診斷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