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良性腫瘤,它可生長在子宮任何部位,35歲以上的婦女約有20%患此病。
多數患者因早期肌瘤體積很小,無癥狀,不易被發現,而常被忽視。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雌激素分泌過多有關,妊娠時雌激素水平增高及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長,在更年期以后肌瘤多逐漸萎縮。子宮肌瘤惡化的概率很小,一般在1/1000以下。
該病的臨床表現為經量逐漸增多,經期延長或周期縮短,嚴重者可陰道出血導致貧血;有的因肌瘤感染,白帶增多,可見大量的血性或膿性帶下;還可出現下腹墜感、腹痛、腰背酸痛等癥;若肌瘤增大,超過骨盆腔,常易在下腹部捫及塊物,患者能自我發現,尤其在空腹時更加明顯,并有排尿困難、尿頻、尿解不干凈、便秘等由于肌瘤太大所造成的壓迫癥狀。肌瘤的存在還將妨礙受精卵著床而造成不孕,受孕后流產的機會也會增多。
大部分肌瘤是不必開刀的,只需定期追蹤檢查。手術切除子宮肌瘤,適用于年輕而希望生育且輸卵管通暢的患者。對肌瘤增長迅速或壓迫鄰近器官,或月經過多,伴有嚴重貧血,經藥物治療無效又無繼續生育要求的患者,宜施全子宮切除,可保留一側正常卵巢以維持其內分泌功能。對子宮在8周妊娠大小、伴有月經過多者,經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癌后,可采用雄性激素治療,對抗雌性激素,促使子宮內膜萎縮,而抑制肌瘤生長和減少月經量。至于卵巢及輸卵管是否切除,就更需慎重,尤其是對40歲以下的婦女更應慎重,否則女性荷爾蒙的主要來源就沒有了,需靠打針或吃藥來補充其不足。
中藥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治宜行氣、活血、攻堅為主,但應根據體質而定。體強而肌瘤不大,質硬者可攻可破,可服化癥丸,攻后及時扶正;若出血過多而肌瘤不大,以養血行氣為原則,可用“固沖湯”或“膠艾湯”。出血期間針灸治療也可收到良好效果,脈細弱的灸隱白穴,脈弦的灸大敦穴。
閱讀下一篇
子宮肌瘤的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