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精神分析學說把軀體化的形成看作是一種潛意識過程,借此一個人將自己的內心矛盾或沖突轉換成內臟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從而擺脫自我的困境。徐州精神病院(南湖醫院)常余善介紹說,如用軀體化癥狀置換內心不愉快的心情,減輕由某種原因造成的自罪感,表達某種想法和情緒等,所以病人用軀體化癥狀是為了達到壓制潛意識的心理目的,通過下面的幾個例子來加以理解:
徐州精神病院(南湖醫院)常余善舉例,女性、33歲,公司職員,因為胸悶、腹脹、上腹部痙攣性疼痛伴緊張不安一年,在綜合性醫院做過多次檢查,排除了器質性問題后而來到我的門診,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極為友好、謙虛,她告訴我鄉下的母親一年前中風癱瘓,她接母親到自家照看,不久就出現上述癥狀,因為自己患病不能照顧母親,她不得不請了一個小保姆幫助照料,但因為有時保姆回家,只能靠她照料。她一進母親的房間就出現上腹部痙攣性疼痛,她為此困惑不解。病人告訴我她父親在她上小學四年級時出世,母親一直多病,她是老大,下面一個妹妹,一家的負擔都落到了她身上。接下來的多次治療病人很少談到母親,只關心她的身體癥狀,希望醫生幫她治愈后好照顧母親,治療處于停滯不前,大概在治療三十多次時,病人一談到母親就出現胃痛、焦慮。接下來的幾次出現了轉機,病人對母親有很多憤怒的情緒,甚至一度談話不能自持,病人自懂事起就一直要照顧經常生病的母親,可母親因為生病變得脾氣暴躁,常常責罵她,她只能忍氣吞聲,周圍鄰居都夸她孝順。曾有一次母親憤怒的把剩菜潑在她身上,她當時閃過一念想殺了母親,隨后感到恐懼不安,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暗暗發誓再決不讓母親生氣。在病人大量暴露憤怒和表達情緒后,她的身體癥狀開始明顯好轉。
這個案例顯示,病人在友好、謙虛的背后蘊藏著強烈的憤怒甚至殺母之心,因為母親生病使她不得不壓抑憤怒,并且為自己的憤怒感到自責,她的軀體化癥狀是她回避憤怒所付出的代價,也就是用軀體癥狀來置換不能表達的憤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