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精神頻道:社交恐懼癥又稱社交焦慮癥或見人恐怖癥,是恐懼癥的一種常見類型,指的是一種顯著的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神經癥。社交恐懼癥的危害有哪些?該如何進行有效趨避?帶著這些問題,請徐州市東方醫院精神專家靳自斌給我們介紹一下社交恐懼癥的危害有哪些?
社交恐懼癥概述
社交恐懼癥(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癥或見人恐怖癥,是恐怖癥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恐怖癥病人的一半左右。社交恐懼癥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癥(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焦慮癥的一種。
社交恐懼癥已經是在憂郁癥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而且因為現在人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所以罹患的人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且對醫生們而言,要治療這些病人的困難不在于患病的人愈來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懼癥的人常都因為害怕或是不愿意接觸陌生人,或是怕被貼上“有病”的卷標而不愿意就醫。
社交恐懼癥的危害有哪些?
在分析介紹社交恐懼癥的危害之前,先來看看恐懼癥的一般癥狀和危害。恐懼癥是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或處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沒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懼發作,恐懼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患者極力回避所害怕的客體或處境,或是帶有著畏懼去忍受。患者的擔憂可能僅僅集中于個別癥狀,如心慌或感覺要暈倒,也常伴有繼發性恐懼,如害怕自我失控、會死或會發瘋。明知別人在同樣情境不會感到危險或威脅,但不能減輕其焦慮。
恐懼癥患者只要設想進入恐怖處境,就會產生預期性焦慮,具體特點表現為四大方面:1)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2)發作時伴有植物神經癥狀,如頭暈、昏倒、心慌、顫抖、出汗等;3)對恐懼對象一定要有回避行為;4)知道這種恐懼的過分、不合理、不必要的,但無法控制。而社交恐懼癥患者對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癥,是焦慮癥的一種。以下是社交恐懼癥的具體危害介紹。
徐州市東方醫院精神專家靳自斌說,社交恐懼癥是非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種心理障礙。許多一般人能夠輕而易舉辦到的事,社交恐懼癥患者卻望而生畏。患者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乏味的人,并認為別人也會那樣想。于是患者就會變得過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攪別人。而這樣做,會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慮和抑郁,從而使得社交恐懼的癥狀進一步惡化。許多患者改變他們的生活,來適應自己的癥狀。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錯過許多有意義的活動。他們不能去逛商場買東西,不能建立正常的兩性關系,不能帶孩子去公園玩,甚至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們不得不放棄很好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