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過程導醫網 婦科頻道:男性抗精子抗體
男性抗精子抗體的產生精子雖為自身抗原,但它于青春期才出現,被自身免疫系統視為“異己”。然而血睪屏障阻礙了精子抗原與機體免疫系統的接觸,不會產生抗精子的免疫反應。若血睪屏障發育不完善或遭到破壞,如手術、外傷、炎癥等,導致精子外溢或巨噬細胞進入生殖道吞噬消化精子細胞,其精子抗原激活免疫系統,產生抗精子抗體。
抗精子抗體產生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抑制性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或活性下降。此細胞存在于附睪和輸精管的皮下組織中。正常情況下,由睪丸網及其輸出管漏出的少量精子抗原可激活抑制性T細胞,使成熟B細胞識別抗原的過程變得遲鈍,降低了機體對精子抗原的體液免疫反應,形成免疫耐受。當抑制性T細胞數量或活性下降以及精液內補充抑制性T細胞的因子缺乏時,可產生抗精子抗體。
女性抗精子抗體
女性抗精子抗體的產生正常精液中含有前列腺素E和一種糖蛋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精液沉淀素具有抗補體活性。這些免疫抑制因素在正常情況下可抑制女方免疫活性細胞針對精子抗原的免疫應答,誘導免疫耐受。若丈夫精液中免疫抑制因子的缺乏可導致女方產生抗精子抗體。夫妻雙方的生殖道感染可致女方抗精子抗體的產生,可能是由于感染使局部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加強引起的。臨床研
免疫性不孕究表明,男方精液中白細胞增加與女方生殖道局部和血清中抗精子抗體的發生明顯相關,提示感染因子作為天然佐劑,免疫相關細胞與精子抗原共同介入女性生殖道,產生同種抗精子免疫。在生殖道粘膜破損的情況下性交,可使精子抗原通過破損的粘膜上皮屏障,進入上皮下的T淋巴細胞,產生抗精子抗體。異性間的肛交或口交是女性產生抗精子抗體的原因之一。另外,某些助孕技術如直接腹腔內人工授精,可導致大量精子進入腹腔,被腹腔中的巨噬細胞吞噬后,將精子抗原傳遞至盆腔淋巴結內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從而誘發抗精子的免疫反應,使血清中出現暫時的抗精子抗體升高。
抗透明帶抗體引起不孕的原因
(1)抗透明帶抗體遮蓋了位于透明帶上的精子受體,使精子識別不了自己的受體,也就無從與卵子結合。
(2)抗體可以穩定透明帶表面結構,因而能抵抗精子頂體酶對透明帶的溶解作用,使精子穿透不了透明帶。
(3)如已受精,因透明帶結構的穩定,致胚胎被封固在透明帶內,而無法著床。
精子及其抗原在陰道和宮頸內可被巨噬細胞和上皮內朗漢斯細胞所吞噬,其精子抗原與輔助型淋巴細胞發生免疫反應誘導和激活免疫活性細胞的產生。后者經血液輸送到生殖道以殺傷精子并降低精子的成活率。另一方面,精子抗原,包括睪丸特異性乳酸脫氫酶同工酶(LDH—C4)、豚鼠精子胞漿膜特異蛋白(PH一20)、精子蛋白.10(spermpro—rein一10,SP一10)、人精子抗原一63(Ilumanspermantigen.63,HSA一63)、兔精子自身抗原(rabbitspermautoantigen,RSA)、甘露糖配基受體(1igand—mannosereceptoi·,L,MR)、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atekinase,CPK)。受精抗原(fertilityantigen.1,FA.1)是一種人和鼠精子表面特異糖蛋白。卵裂信號抗原(cleavagesignalantigen一1,CSA一1)等,也可經宮頸及陰道粘膜創面進入機體,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精子抗體IgA、IgM和IgG。
免疫性不孕有報道認為,抗精子抗體導致不孕的機理是抑制精子穿透宮頸粘液,殺傷精子并降低精子的成活率,或抑制精子的獲能、頂體反應和受精。因此認為,宮頸免疫學功能失調也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性交過頻
性交過頻也是誘發女方的免疫性不孕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精子和精液中含有多種蛋白質,對于某些能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婦女來說,如果頻繁反復地接觸丈夫的精子和精液,這些異性蛋白質作為一種抗原物質被女性生殖道吸收后,很容易激發體內產生抗精子抗體。現在認為這種抗體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凝集抗體”,一種叫“制動抗體”,當精子移到子宮頸時,如果遇到前者,精子就會粘附堆積在一起,互相束縛,失去活動的能力,被女性生殖粘膜所吸收,以致形成免疫性不育的惡性循環。精子如果遇到后者,則會使精子的行動受阻,從而使精子與卵子無法相會。此外,“制動抗體”還可以使子宮及輸卵管的收縮能力減弱,影響精子向子宮腔內移動,所以,即使勉強受精,著床,也往往使胚胎發育障礙而有早期流產的可能。因性交過頻而不育的夫婦,最好暫停一段時間性生活,然后再行房事,這樣才有希望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