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護理頻道: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護士就是從事打針、發藥等工作,但在中醫院,護士們除了為患者提供常規護理之外,還有中醫的“獨門秘籍”。如關節腫痛,護士就施于艾灸以緩解疼痛;糖尿病足久治不愈,就用中藥材熏蒸泡洗……而這些“簡、便、驗、廉”的中醫護理方法,被稱為“中醫綠色護理”,能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的預防、保健知識,減少病痛,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藥中國行”和“以病人為中心,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為主題活動的開展,徐州市中醫院在傳承中醫傳統療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中醫特色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創新性地摸索出了一套臨床療效好、操作方便、使用范圍廣的中醫特色護理療法,受到了越來越多患者及家屬的贊譽和認可。

發揮特色優勢 提升中醫護理服務能力
致力于中醫特色服務,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以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為重點,扎實開展“服務人性化,中醫藥特色化,護理整體化”的中醫特色護理模式,是市中醫院近年來謀劃大發展的著力點。
據了解,為了讓中醫護理工作的開展落到實處,讓患者見到實效、真正受益。市中醫院采取措施,有針對性地全面提升了中醫護理服務的能力:
一,加強中醫理論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全院護理人員業務技能;
二,鼓勵護理人員院外進修學習,注重護理骨干人才的培養;
三,激勵特色中醫護理項目的創新與發展;
四,強化細節管理,做實人性化服務,增進護患溝通,提高患者滿意度。
通過中醫護理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滿足群眾更高層次的護理服務需求。

患者接受“綠色療法” 39項技術效果顯著
中醫藥寶庫博大精深,中醫藥療法簡、便、廉、驗。中醫護理講究辨證觀和整體觀,從常見證候要點、證候施護、給藥護理、康復指導、飲食指導、情志調護等方面全面把握患者病情,真正把“以病人為中心,突出中醫特色”的服務理念落到實處。
為了進一步發揮中醫護理優勢,提升中醫服務能力,徐州市中醫醫院開展了耳穴貼壓、艾灸、中藥溻漬、穴位貼敷、中藥熏洗、拔火罐、中藥保留灌腸、藥熨法、中藥離子導入、刮痧等39項中醫護理技術,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在住院病人中的使用率達60%以上。
市中醫院護理部主任陳學玲介紹,市中醫院對護士的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培訓率達到了100%。全院護理人員在加強中醫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加班加點苦練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并利用空閑時間自制中藥枕、藥熨包等護理用具。而患者對這些“綠色療法”也都樂于接受,參與度很高,切身體會到了中醫護理的療效,受到患者及家屬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住院患者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技術聯合應用 中醫護理解決術后病痛
5月9日上午,記者剛走進市中醫院骨傷科病房,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中藥熏香的味道,原來是護士正在給一位老人做中藥溻漬療法。
據了解,患者今年71歲,前兩天因腰椎間盤突出疼痛難忍,急診入院。診斷明確后,醫生果斷決定,先用骨科特色中醫“理療”,也就是中藥溻漬聯合熱奄包和離子導入技術進行治療。
治療開始了,護士先協助病人俯臥在床上。為了使他更舒服一點,護士在病人胸部和髖部加墊了軟枕,然后鋪上中單,松開腰帶,取腰部疼痛明顯部位放置藥墊和電極片,覆蓋上厚厚的幾層加熱保溫的紗墊……
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過去了……,老先生的呻吟聲漸漸變小,之后竟響起了輕微的鼾聲。20分鐘后,護士撤去所有的治療用物,老先生半信半疑地從床上爬起來,扭了扭腰,自言自語道:“不疼了?真的不疼了!太好了!真不敢相信,比打針吃藥還管用!”
市中醫院骨傷科七病區護士長孫琰介紹,想解決患者的病痛,并不止中藥溻漬這一種辦法,患者術后所出現的常見癥狀都有中醫護理的技術應對。


比如,手術后的病人長期臥床極易發生便秘,患者苦不堪言。應用中藥研制成的“臍貼”,通過貼肚臍經皮膚吸收促進腸蠕動,既方便又簡單,而且見效快。一位大媽騎電動車不慎造成右腳踝、膝關節骨折,因患者有便秘史,術后臥床便秘加劇,只有靠“開塞露”灌腸和瀉藥勉強通便。護士給她采用“臍療貼敷”,每天早晚各貼1次,當天就能解出大便,1周后已不必再用“臍貼”。
再如,術后患者最怕出現深靜脈血栓,尤其是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護士們采用按摩、艾灸等中醫護理方案,預防術后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多年來,徐州市中醫院的護理團隊就是這樣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事跡,他們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深入挖掘中醫經典,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將優質護理扎實落到實處,砥礪前行,為徐州市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默默地付出著。
徐州導醫熱線:05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