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近日,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2017 年徐州市“雙創計劃”第二批引進人才37人,市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兼心胸外科主任侯予龍被評選為唯一的事業單位創新人才,獲30萬元雙創項目啟動資金。
從準備申報材料到市政府邀請國內專家評審,經過幾輪的篩選和最后的答辯,侯予龍主持的食管腫瘤臨床實踐創新和基礎科研的突破得到了專家們的肯定。
自2016年從外市某三甲醫院作為醫學人才引進,兩年來,侯予龍見證了徐州市腫瘤醫院的飛躍發展,也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癥中功克了一道道難關,書寫了個人成長的華美篇章,為醫院贏得了諸多榮譽。

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助力醫院發展
被市腫瘤醫院引進之前,正值盛年的侯予龍在業界已是光環加身:蘇州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南京醫科大學博士后,從醫20年,能夠獨立開展普胸及心胸外科多種疾病的手術治療,有一千多臺食管癌手術經驗,擅長食管惡性腫瘤、賁門、肺部等胸部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及術后綜合治療,熟悉各種醫療設備的應用,尤其對危重病患者的搶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持完成省級科研課題2項,曾獲淮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發展中的徐州市腫瘤醫院給了侯予龍廣闊的舞臺。徐州市腫瘤醫院暨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大學附屬徐州醫院,是淮海經濟區唯一一所三級腫瘤醫院,醫院設有徐州市腫瘤防治研究所、中國醫院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州會診中心、徐州市微創技術中心等,醫療服務范圍面向淮海經濟區。
醫院積極為引進人才搭建平臺,組建了以業務副院長侯予龍為核心的肺癌、食道癌的臨床應用研究團隊,整合胸外科和胸瘤科為心胸外科,推動了科室和個人技術水平的提高。為保障引進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性,醫院還創造條件,為引進人才做好住房、家屬就業和子女上學等方面的服務,確保人才無后顧之憂。
馳騁胸外科大舞臺,年手術300臺
徐州地區是我國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食管癌年均手術1500余例。市腫瘤醫院在國內較早開展胸腔鏡手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隨著適合胸腔鏡治療患者的逐年增加,改進胸腔鏡手術技術、為高齡食管癌和中重度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手術機會、擴大食管癌手術適應癥范圍,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和社會需求。
經過侯予龍院長及其團隊的探索和努力,市腫瘤醫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較前增加約1.2倍,胸、腹腔鏡食管癌手術數量位居徐州前列,使許多本地患者不用奔波北上廣就可以在家鄉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提升了醫院聲譽,樹立了胸外科品牌。
身兼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的侯院長,還是江蘇省抗癌聯盟副主任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徐州胸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培養對象、首批“蘇北發展特聘專家”,其率先在徐州地區開展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熟練開展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以及縱隔腫瘤、氣胸等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個人年均手術量300余臺。
攻克腔鏡疑難手術,惠福廣大患者
對于入選“雙創計劃”引進人才,侯院長說,獲得這一獎勵非常不容易,它既是對個人工作的認可和激勵,也是對學科發展的一個推動。創新資金可以為今后的研究提供支持,也便于增加與國內外同行的醫學交流活動,推動本院胸心外科技術的提高,惠福廣大患者。
侯院長的哪些科研創新獲得了評委的青睞?翻開深奧的醫學報告,一個個領先于同地區甚至全國的創新項目,記錄了他一步一個腳印的成果:
在國內較早開展3D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手術;率先在徐州地區開展側俯臥位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手術;省內較早開展三野淋巴結清掃手術;在國內首次發現mir - 655的高表達,用以抑制食管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在食管腫瘤患者的預后過程中起負調控作用,有針對性地對mir - 655進行干預的治部食管癌的新方法。
側俯臥位胸腔鏡食管癌手術先進在何處?侯院長解釋,傳統的左側臥位會使肺組織下墜,不利于食管的顯露和游離,術中長時間牽拉和壓迫肺組織容易造成肺損傷。采取側俯臥位較俯臥位在中轉開胸時具有能夠更迅速的改變體位的優勢。當然,一個手術體位的改變會牽扯到許多技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早上7點半到醫院查房、看病例,主持疑難危重患者手術方案的討論,召集多學科聯合會診和大型學術活動……回顧兩年來的工作,侯院長說,很充實也很有成就感,醫院給了自己很好的政策和發展平臺,這里良好的氛圍也激勵著大家去共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