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 通訊員 談建榮)日前,“健康徐州2030”規劃綱要正式發布,《綱要》圍繞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等五大重點領域,提出了十二大行動計劃。這十二大行動計劃中,哪些是與我們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哪些又包含著特殊意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邀請到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為大家詳細解讀。
醫療服務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為此,《綱要》提出了“醫療衛生服務優化行動”,進一步優化全市衛生資源配置,切實提升醫療綜合服務水平。
舉措一 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大力推進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和專科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
推進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現代化建設。到2020年,全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全面達到基本現代化標準,綜合監督機構達到省級體系建設標準,建成全市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網絡,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以上。到2030年,建成完善的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絡。
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均衡化。到2020年,全市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3.5人以上,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7人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14人以上。到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5人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5人以上。
推進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每個鄉鎮、每個行政村都分別有1所政府舉辦的衛生院、村衛生室,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率達到90%以上;每個街道或3-5萬人有1所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深化城鄉“15分鐘健康服務圈”建設。壯大基層資源總量,規劃建設29個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4個城市社區醫院,按照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建設。
舉措二 加快推進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
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完善公共醫療網絡,加強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形成區域品牌優勢。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建設省內乃至國內領先的高端專科醫療機構。大力發展第三方醫療技術服務,積極鼓勵支持建設醫學影像診斷、臨床檢驗、病理診斷、心電診斷、集中消毒供應和遠程會診中心。
以推進醫聯體建設為載體,推動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逐步形成體系完備、功能完善的醫聯體體系,在市區,以三級醫院為引領,聯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科醫療機構,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醫療集團;在縣域,重點組建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模式為主體的醫療共同體;根據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資源及特色專科技術力量,組建區域間專科聯盟,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鼓勵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加大臨床醫學中心、重點學(專)科,醫學領軍人才、青年后備人才、優秀專家、拔尖人才的建設和培育。通過5年左右努力,形成以“人才高地”、“專科診療中心”為特征,集醫療、衛生保健、醫學教育和科研服務于一體,覆蓋淮海經濟區的技術領先、設施先進、功能完善協調發展的區域性醫療中心。
舉措三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以發展放大優質醫療資源為目標,重點支持婦產科、兒科、精神、傳染、急診、重癥、病理、康復等領域專科診療能力提升,積極支持三級醫院建設省級以上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和診療中心。到2020年,建設重點學科(專科、實驗室)70個。到2030年,醫療技術水平達到省內一流、國內先進,縣級醫院解決疑難重癥疾病的能力水平顯著提高。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健全覆蓋主要專業的市縣二級醫療質量控制組織,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質量控制全覆蓋。進一步推進疾病診療規范化,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優化診療流程,增強患者就醫獲得感。
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加強人文關懷,倡導醫院志愿者服務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營造良好的執業環境。
舉措四 公共衛生計生服務管理
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提高人均經費標準,以標準化、規范化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到2030年,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率達到90%以上。
改革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服務家庭,建立完善以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為主題的家庭發展政策。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地、按政策生育。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特別扶助制度,實行獎勵扶助金標準動態調整。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監測工作機制。深化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到2030年,實現人人享有優質的計劃生育服務,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實現自然平衡。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