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到今年9月,我國所有公立醫院已經全部開展綜合改革,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清除了醫療衛生領域的一大歷史頑疾。清除頑疾難,鞏固成果更難。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進一步破除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讓公立醫院徹底告別逐利機制,將改革進一步推向縱深。
合理的補償機制是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石。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針對取消藥品加成后,一些醫院收入下降的問題,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抓緊制訂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成果的方案,中央財政要給予支持,“絕不能讓人民群眾為此買單”。而要補上這個“缺口”,就要求各級政府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方略,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實打實地履行辦醫職責,全面落實符合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逐步償還化解符合條件的長期債務,從而解除公立醫院的眼前之憂和后顧之憂,讓其始終沿著公益性軌道發展前行。
政府不僅要保障對公立醫院的必要投入,更要逐步建立起以成本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這關系到公立醫院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能否建立。而要為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和醫務人員陽光收入置換出足夠空間,就不能再沿用“就加成補加成”的思路,而是要向藥品流通領域“亮劍”,通過大幅遏制藥價虛高和藥品浪費,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提升醫院收入的含金量,向改革要紅利。
眼下,盡管藥品加成政策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一些地區并沒有同步建立起新的補償機制,使公立醫院承受了過高的改革成本。因此,國家層面應在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同時,加緊開展督促檢查和跟蹤評估,幫助工作滯后的地區協調有關部門支持和參與改革,對改革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地區問責追責,以期進一步鞏固取消藥品加成改革成果。
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是形成政府舉辦、部門監管、醫院依法自主管理的格局,這就要求政府切實把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導、管規劃、管評價以及加大對醫療行為、醫療費用的監管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考核評價機制,從而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質量和效率。為此,政府要通過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把好“總開關”、控好“總閥門”,促進醫療服務供給和需求的均衡發展,遏制公立醫院貪多貪大的攀比行為,讓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公立醫院回歸定位、各司其職、協同合作、提質增效;要通過建立和完善醫療服務標準,明確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技術裝備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對醫療質量和安全進行長期有效的監管,在破除以藥補醫的同時,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高。
徐州健康信息: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