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姜偉 曹玉姣) 古人言,醫者父母心。于一家專科兒童醫院而言,面對被病痛折磨的幼小生命,最需要的就是為醫者為父為母般的耐心與關心。徐州市兒童醫院是淮海經濟區有影響力的兒童專科醫院,37年來,兒醫人秉承著“一切為了兒童的健康”的辦院宗旨,懷揣著懸壺濟世的醫者慈心,默默守護著萬千孩子的生命健康。
2016年,升級為三級甲等兒童醫院;2017年,獲得“國家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的醫院”榮譽稱號,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全體兒醫人的共同努力。
傳遞正能量 感動兒醫人
2017年8月4日下午,徐州市兒童醫院在東院行政樓八樓會議室隆重召開了“傳遞正能量,感動兒醫人”事跡報告會暨表彰大會。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尹葆華、宣傳處處長談建榮蒞臨現場,市兒童醫院院領導、各科主任、護士長及獲獎人員悉數到場。至此歷時近兩個月的“傳遞正能量,感動兒醫人”評選活動圓滿落幕。
此次會議的主持市兒童醫院黨委書記孫敦琇指出此次活動意在發掘臨床一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用先進人物的事跡感動職工,努力營造良好的院風,不斷提升兒童醫院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本次活動共評選出特等獎6名、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和優秀獎44名。
徐州市兒童醫院曹軍華院長向獲獎科室及個人表示了祝賀,他號召全院職工向先進學習,學習他們的工作精神與行為規范,學習他們的良好品德與濟世情懷,在“靠人管”與“靠制度管”之外自覺以醫院文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愛崗敬業、開拓進取!
徐州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尹葆華肯定了兒童醫院舉辦先進典型評選活動的必要性,同時指示典型宣傳工作要成為長期工作,創新工作方法,多介質推送,形成立體化傳播優勢。獲得特等獎的科室進行了感動事跡報告。他們的故事如十里春風,傳遞著善的溫暖,彰顯出兒醫人數十年如一日的濟世情懷。

特等獎代表發言

“傳遞正能量,感動兒醫人”事跡報告會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尹葆華給獲獎者頒獎

市兒童醫院院長曹軍華給獲獎者頒獎

市兒童醫院黨委書記孫敦琇給獲獎者頒獎

溫馨護理:每一個細節都為兒童
為孩子服務的醫院,應該是什么樣?
徐州市兒童醫院院長曹軍華表示,兒童醫院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體現出對兒童的關愛和呵護。醫院醫務人員對患兒盡力更盡心,對患兒積極診治的同時,無私奉獻著身為醫者的仁愛之心,努力為患兒提供溫馨優質的服務。
走進兒童醫院的門診輸液室,仿佛來到了童話世界,“以患兒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體現在每一處細節上。在輸液環境上,為患兒打造童話般的輸液場所,24小時播放熱播動畫片,減少患兒恐懼感;在安全上,運用國內目前比較先進的移動輸液系統、凈化臺等,保障患兒用藥與輸液安全;在技術上,緊跟國際倡導,引進無痛皮試、軟管針穿刺,逐步推進鋼針零容忍,提高患兒輸液舒適度。
此外,輸液室的護士們還幫助一個人帶孩子輸液的家長看護患兒,幫助與家人走失的患兒尋找家長,幫助輸液家長遺留的物品尋找主人,甚至幫助沒帶錢的家長墊付費用……“每天,我們輸液室的天使們都在重復做著很小但充滿正能量的事情。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獲得了家長們一句句真摯的感謝,還有一面面火紅艷麗的錦旗。我們在工作中用一件件充滿正能量的小事去傳遞屬于我們兒醫人的精神——厚德至善、精誠卓越!” 門診輸液室的護士長祖靜說。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精準康復,大愛凝結
兒童康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患兒家庭常年承受著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有的家庭不堪重負,甚至放棄孩子的康復治療。
這些傷感的現實,康復科主任楊忠秀都一一看在眼里。為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失去康復的機會,在征得院領導同意后,她帶領康復科馬上行動,對住院和長期門診康復治療的患兒減免部分費用,2016年共為患兒家庭減免82萬元,體現出醫院對特殊群體的特殊關愛。
康復科還致力于家庭服務延伸體系建設,為患兒提供更多常態化治療,如深入社區和家庭服務,隨著患兒回歸家庭,治療服務也延伸到家庭和社區;為患兒家庭提供網上服務,如數據庫資源、電子郵件服務、公眾號以及群組討論等;為每一位患兒建立長期隨訪檔案,隨訪時與患兒及其家長會談,評估患兒的功能恢復程度、康復愿望、家庭環境、心理狀態、有無其它軀體疾病、有無并發癥出現以及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等,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家庭康復方案。
同時,徐州市兒童醫院還被省殘聯評定為江蘇省殘疾兒童康復人才實訓基地,在徐州市康復醫學會的大力支持下,去年11月12日,市兒童醫院牽頭,成立了徐州市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進一步扶持社區康復機構規范化發展,讓更多患兒得到更科學、更有效的康復治療。
不忘初心:呵護新生命,與愛同行,服務淮海兒童
新生兒外科是淮海經濟區規模大、實力強的一支小兒外科專業隊伍,每天無數的患兒家庭慕名而來,近3來,每年有2000多例小兒外科手術在這里完成。
此外,新生兒外科與市民政局共同開展了“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使近十名殘疾孤兒得到了家庭般的關愛,讓他們重新獲得生的希望,為他們回歸家庭、融入社會創造了條件。
由于二胎政策的放開,近年來新生兒外科收治的患兒數急劇增加,由原有的35張床位,增加至近60張。患兒急劇增加,但醫護人員并未增加,無形中增加了近一倍的工作量,但每一位醫務人員依然帶著滿腔熱忱奮戰在工作崗位上。
新生兒科主任劉豐麗頂著39.5°的高燒,凌晨兩點趕到醫院做急診手術,一站就是一個通宵;護士長忍著膝蓋半月板損傷的痛楚,拒絕了醫生要求休息的意見,拖著腫脹的膝蓋,在崗位上默默付出。在工作時,她急性闌尾炎發作,闌尾快穿孔時,她才去動手術,拆線第二天,她又出現在了病房;護士孫麗的孩子吃錯藥了,她匆匆安排好家人帶孩子來醫院做處理,便又投身于工作;護士劉洪敏的孩子患嚴重的大葉性肺炎,住院近一個月,她沒有請過一天假,沒有漏上一個夜班;護士周翠敏整個孕期都在堅守崗位,忍著孕吐帶來的痛苦,拖著笨重的身體,堅持上班到臨產的前一天……
在忙碌的新生兒外科,這樣感人的故事數不勝數。
為了照顧別人家的孩子,而不得不忽視自己家的孩子,犧牲個人的健康,在這樣的仁心大愛面前,彰顯的是兒醫人懸壺濟世的初心。
醫者父母心:小兒普外科,挑戰高難度手術讓醫院更溫暖
對于普外科的醫護人員來說,這個孩子牽動著他們每一個人的心。他是一個5歲10個月的小男孩,來自豐縣鳳樓鎮的一個農村家庭,剛出生就被診斷出“不全性腸梗阻”,為了給他看病,這個不富裕的家庭傾盡所有,欠下外債,卻從來沒有放棄給孩子的治療。小男孩很懂事,從來不哭也不鬧,特別讓人心疼。住院40多天以來,他從沒有從嘴巴進一口吃的,每天都是營養科為他專門配置的靜脈營養液。隔壁病床的孩子送給他的小零食,他都放在抽屜里擺得整整齊齊,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嘴里還嘟囔著:等我可以吃的時候再吃。六一兒童節時,科室為住院的孩子送布娃娃,送給他時,他愛不釋手,恨不得睡覺的時候都抱著。
有一次,普外科主任給他調整空腸營養管,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手腳卻很配合,一動不動躺在病床上。他哭喊著說:“哎呦!疼死了,快救救我吧!”在場的醫務人員都流下了眼淚,護士長握住孩子的手說:“寶貝,不哭!加油!”
在普外科,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都很關注這個孩子,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治療費用盡量幫助他能省則省;醫院環境有限,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守在病床前照顧,為了解決他們的休息問題,普外科免費提供了簡易陪護床;在科主任和護士長的帶領下,大家為他捐款上萬元,紛紛將他的故事轉發到朋友圈,發動親朋好友為他捐款。
醫者父母心,雖然醫生護士不是他的父母,但卻感同身受,深深地被這個與病魔對抗的孩子感動。為了每天為他省下幾十塊錢的材料費,主任和護士長絞盡腦汁,推翻各種假設,模擬制作了一個簡易的消化液回輸裝置,雖然是二級護理的孩子,但絕對是特級護理的待遇:每天護理人員要時刻觀察胃液的顏色、回輸后有無不適、滴速是否順暢、胃液中的殘渣是否經常堵管……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和下班的最后一件事,醫生護士們都會去看看他,他們說,只要孩子好好的,大家苦點累點也值得。
縝密診療,精心護理,保障患兒“腦”健康
感染性疾病一科是徐州市收治手足口病的專病科室,他們承擔著全徐州市及周邊地區手足口病的收治和搶救工作。自開科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最具社會責任感科室”,這里的醫護人員每天都在爭分奪秒地與死神搏斗,是淮海經濟區手足口病防治的中堅力量。
感染科治療的病種單一,只有手足口病,但這個疾病的特點一是季節性比較強,二是發病比較兇險,進展比較快,在短時間內可以形成腦炎以及心肌炎、肺水腫、肺出血,嚴重的患兒可以導致死亡。感染性疾病一科每年收治大概4000到5000個孩子,大多數是手足口病二期和三期的孩子,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措施,搶救成功率幾乎百分之百,8年來沒有一例死亡病例。并制定了徐州市重癥手足口病的救治指南,承擔徐州市有關手足口病的科研項目兩項。
手足口病患兒病情轉化快,一旦進入四期心肺竭后搶救成功率比較低。如何早期識別重癥手足口病,成為治療成功的關鍵。在這方面感染性疾病一科醫護人員精誠合作,積累了豐富的診斷經驗。醫生在詢問病史、查體的時候仔細認真,了解病史的長短,皮疹的多少,這和病情的輕重有很大關系;護理人員24小時密切監視患兒生命體征,心律、心壓的變化,結合患兒的精神情況,飲食、活動、神經系統的表現,及時匯報給醫生,為調整診療方案提供依據,力爭在心肺衰竭前期把患兒病情控制住。他們在三期手足口病向四期轉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項技術在全國來說都是比較領先的。
近年來,感染科推行細節化管理,“米力農的持續靜滴對治療重癥手足病的意義”、“腦鈉肽的測定對早期識別重癥手足病的臨床意義”等臨床實踐和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內同行的關注。
幾年來,感染科已將成千上萬名手足口患兒從死亡線上拯救過來,筑起了兒醫人救死扶傷的豐碑,也在廣大患兒及家長中樹立了兒醫人的口碑。
“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突出體現了這份職業的偉大,但醫務工作者的辛苦需要被看見,需要被理解,尤其是要讓社會理解。”傳遞正能量,感動兒醫人“活動的意義在于發現先進、褒揚先進、學習先進、效仿先進,在廣大職工及社會輿論中傳遞正能量,樹立醫院文化、增進醫患和諧。”院長曹軍華說,希望全院職工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開拓進取,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不忘初心,更加努力為患兒提供優質、溫馨的健康服務。
在兒童醫院有這樣一個團體,他們夜以繼日的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癲癇患兒支撐起生活的希望,為腦炎患兒送去健康的福音,為解除各種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疾苦努力工作,勤奮學習,開拓創新,不斷提高醫療、護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他們便是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神經內二科。
為了造福患兒,神經內二科在診治水平上精益求精,開拓進取,不斷開展實施先進的業務和新技術,使難治性癲癇控制率、神經系統少見病、罕見病、疑難雜癥診斷率、危重患兒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引領著淮海經濟區及蘇北地區小兒神經專業的發展。
在保障精準及時診斷治療的同時,護理團隊也為患兒提供高質量的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服務,翻身拍背、擦浴降溫、輸液降壓、風險評估記錄等等,護理人員將辛勤的汗水灑落在病房的每一個角落,滋潤了患兒的健康,收獲了家長理解和信任。他們在兢兢工作的同時,感動著大家,感動著患兒家長!
醫護的溫暖不止體現在醫院院墻內,他們經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走出醫院,走進社區,走向社會,開展義診活動,連續兩年開展中國抗癲癇協會“6·28國際抗癲癇日”大型義診活動,今年到市內中學開展“關愛癲癇進校園”科普宣傳活動,樹立了醫院良好的社會形象。
徐州健康信息: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