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 11月17日電 (翁璟 劉志媛) 2016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的前夕,烏鎮互聯網醫院掛牌成立。今年,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如期而至,走過了近一年時間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從“新秀”走向“龍頭”,已然成為全國互聯網醫院建設運營的模板。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當天,在外表傳統古樸卻裝有“智慧心”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張群華院長接受了新華網的專訪,就烏鎮互聯網醫院一年來的發展成果、“互聯網+醫療”前景優勢等問題作了詳談。
上圖:徐州本土的互聯網醫院(網站-http://xz12320.com/)
“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要比想象中更快
“這一年我們欣喜地看到,不論是政府、醫院、醫生還是患者,都在主動擁抱互聯網,互聯網+醫療正在惠及更多人。”張群華感嘆一年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之快。
據數據統計,目前中國擁有達7.10億的網民,而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為1.52億,約占網民數量的22%,并且占比還在不斷增加。龐大的市場、相對成熟的用戶群體讓“互聯網+醫療”借勢而發。
目前,烏鎮互聯網醫院連接了微醫平臺的2400家醫院26萬名專家、7200組專家團隊,為廣大患者提供精準預約、在線診療、遠程會診等服務。自今年1月1日以來,已累計服務3.6億人次,單日最高接診量超過3.1萬人次。這是烏鎮互聯網醫院誕生近一年來交出的成績單。
精準預約:患者與專家間的精準橋梁
在張群華看來,傳統就醫過程中,專家號一票難求、幾小時排隊幾分鐘看病、病患與醫生專長不匹配……都是因為患者與專家醫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消除這種不對稱,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搭建起雙方有效溝通的橋梁。
烏鎮互聯網醫院組建的一支超過1.2萬人的專業分診團隊,專門提供“精準預約”服務。簡單的病例分診給基層醫院,把疑難雜癥交給三甲醫院的專家,而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只需要做申請、提交病例兩個動作,分診團隊就會為患者精準匹配對癥的、最近的公立醫院醫生資源,幫助患者實現對癥快速就醫。
橋的另一端則是醫生。上海華山醫院、北京301醫院等大醫院正在推行的精準預約服務,得到了醫院醫生們的歡迎。張群華解釋說,精準預約一方面為醫生減負,另一方面為醫生送去“疑難雜癥”增壓。“疑難雜癥”病例的積累將會為醫生帶去學科科研與就診能力的提升。
共建學科,讓基層患者不出縣就醫
在這座江南小鎮,烏鎮互聯網醫院也顯得很“迷你”。但就是這座只有4層高的老房子,卻是三甲醫院、國家級醫學專家、學科科研團隊的聚集地。
在張群華看來,雄厚優質的醫生資源是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核心價值所在。目前,烏鎮互聯網醫院正在探索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全科專科協作、三甲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合作的發展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
“基層患者對醫療水平要求不斷提高,國家提出的90%患者不出縣就診的目標,將倒逼基層醫生主動尋找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的渠道。” 張群華指出,共建學科、尋求幫扶已經成為基層醫生的最大需求。
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基層醫療學科建設項目,將會到一些縣級的醫院構建“介入中心”和“微創中心”。而遠程會診中心不僅連接起醫生與患者,更將打通醫生與醫生之間的學科交流。張群華希望,通過不同項目的聯合建設,將國家級的醫學專家、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
一年前,互聯網醫院從烏鎮起步,一年后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模式已被復制到了16個省區市。未來烏鎮互聯網醫院還將為中國的互聯網醫療事業帶來哪些“驚喜”?
張群華認為,“互聯網+醫療”方興未艾,更高、更強的智慧醫療愿景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