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我國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高發國家,發病率占全球42%,消化道癌占惡性腫瘤總量的“半壁江山”,但與此同時,我國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率卻遠遠落后其他國家,每年只有約3000萬人做胃鏡檢查。在7月15日上午的江蘇省首家消化道早癌診治中心成立大會上,專家提醒,警惕消化道早癌發出的信號,盡早檢查和治療,這樣才能提高早癌檢出率和治療效果。
現狀:我省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高發地
據江蘇省消化內鏡學會主任委員、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施瑞華教授介紹,我國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高發國家,發病率占全球42%,僅胃癌每年就新增40萬,居全球首位。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排名前六位中,胃腸道惡性腫瘤占據“半壁江山”,而江蘇省更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高發地。但是,與此同時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率卻遠遠落后其他國家。以日本為例,他們每年接受胃鏡檢查的人數占到1/8,而中國每年只有約3000萬人做胃鏡檢查。究其原因,與人們缺乏篩查觀念有很大關系。
在臨床上發現內鏡查出的消化道癌癥大多到了中晚期,即使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30%,且生活質量低,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早期胃癌不用開刀,在內鏡下就可以完成治療,5年生存率超過90%,有的甚至能根治。因此,早查早診早治至關重要,可以大大提高早癌檢出率和治療效果。
原因:消化道腫瘤大多是吃出來的
施瑞華教授介紹說,消化道腫瘤大部分是吃出來的。比如:江蘇省消化道腫瘤高發也是與其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食管癌主要是由于具有特色的愛腌食、好飲酒、喜燙食等飲食習慣有關。腸癌多發于華南一帶,特別是廣東地區。腸癌和高脂飲食有一定關系,吃的過于油膩會加重腸道負擔,腸道蠕動減慢,食物或毒素滯留腸道刺激腸黏膜。
胃癌在華東地區也較多發,致病因主要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它有很多亞型,不是所有的菌種都會致癌。在未來的技術條件允許時,可以只消滅有毒的菌種,做到針對性治療,以免“通殺”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中心:在基層推進消化道早癌的篩查
施瑞華教授介紹,由于江蘇省是消化道腫瘤的高發地區,很多人都會選擇到省城大醫院做檢查,或者很多人根本沒有要做內鏡檢查的意識。而日本篩查率高的原因是,80%內鏡檢查是在基層診所進行的。因此,消化道早癌診治中心成立后,將繼續聯合政府的力量推進消化道早癌的基層篩查工作。若加強基層篩查后,消化道腫瘤的篩查率將提高30%—50%。
另外,施瑞華教授指出,早癌診治中心會定期培訓基層的消化科醫生,不斷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診治水平,讓更多人群在基層就能進行內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提醒:上腹不適最好做內鏡檢查一探究竟
專家指出,江蘇是食管癌、胃癌的高發地區,特別是有家族史的,建議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胃鏡查查食管和胃部情況。研究發現腸癌的發病年齡偏大,正常人群50歲以上可以做一次篩查,如果沒有問題就間隔3-5年做一次腸鏡。另外,如果發現大便帶血,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是痔瘡而掉以輕心,可咨詢醫生,必要時做個腸鏡檢查。如果實在怕痛,可以選擇無痛胃鏡等先進檢查。施瑞華教授提倡有條件的患者,進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睡一覺,檢查就結束了,這樣檢查更舒適,也能更好地配合醫生。
施瑞華教授還提倡普查,有上腹不適者應做內鏡檢查,然后完善病理活檢,排查是息肉、潰瘍還是腫瘤。無論是何種消化道疾病,都應該明確診斷后盡早接受正規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