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行業動態:4月28日,市環境保護局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舉措及今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
2015年,全市7個國考重點斷面水質基本實現穩定達標,38個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占比79%,較“十一五”提高了近22個百分點。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連續14年100%達標,且環境安全無事故。
我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徐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細化安排了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扎實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城鎮黑臭水體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10大類36項工程項目的實施。
強化防治和保護
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堅持源頭防范,嚴把新上項目準入關,著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嚴格落實省下達的年度淘汰工業過剩低效落后產能任務,堅決取締污染較重的“十小”企業。對城市建成區、水環境敏感區域現有的化工、印染、有色金屬、造紙、原料藥等污染較重企業,實行改造治理或關停轉遷。加強重點工業園區污染排放監管,全面完成廢水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安裝。全面推進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加強環境規范管理,對所有企業實行“一企一管”排放達標監管。
強化生活污染治理。繼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新建和改擴建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完善配套管網50公里,重點推進鎮級污水處理廠達標運行,實現市、縣城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90%、80%以上。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和收集。年內啟動徐州市污泥處理處置中心項目建設。
強化涉農污染治理。科學規劃布局畜禽養殖,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全面完成禁養區養殖企業關閉搬遷工作。加強規模化畜禽污染治理,推進糞便污水貯存、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控制水產養殖污染,對禁養區水產養殖項目進行清理。鞏固村莊整治成果,完成123個村莊的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任務。
強化流域生態治理。深入實施“水更清”計劃二期工程,全力推進城鎮覆蓋區的“七湖”和主要河流水系貫通長流、兩岸全面截污、水面干凈整潔、保潔市場運作等工作。開展徐運新河等6條城鎮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消除黑臭水體,提升景觀水質。實施豐縣大沙河二壩水生態修復等7項工程,采取生態修復、疏浚清淤、農田退水改排和擴建濕地等措施,改善大沙河、沿河、徐沙河、京杭運河(中運河)和奎河等5個國家流域控制單元的水環境質量。實施奎河黃橋斷面等水質達標治理,確保達到省考核要求。
強化地下水和飲用水保護。著力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按要求完成取水井填埋、封存、改用監測井等整治工作和禁采區、限采區治理任務,完成58家加油站223個地下油罐防滲處理。實施駱馬湖飲用水源地等3個新建地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與保護工程,確保水源地水質達標、環境安全無事故。
完善和建立工作機制
深入實施“河長”負責制。在原有的1300條河流實施河長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范圍,力爭實現全市大小河流、湖泊全覆蓋,不斷強化河道水污染防治工作責任。
完善水環境質量區域補償機制。在重點河道作為考核河流的基礎上,篩選一批關系流域水質、關系民生的主次河道,設立補償考核斷面,實行水環境資源污染損害補償機制,所繳補償資金由市財政納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統一管理,專款用于區域水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建立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按照條塊結合、分級負責的原則,構建行政上下級、政府各部門聯動協作機制。加強對流域控制單元斷面水質監測,完善水質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及時掌控水質變化。加強與上下游地區的溝通協調,建立聯合、聯動水質監控機制,實施環境信息共享。
健全水污染防治監督監管機制。積極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鼓勵社會公眾參與水污染防治監管和水環境質量評判。全面實施網格化環境管理制度,充分調動和凝聚基層監管力量,切實提高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熱點解答
問:國家和省對奎河水質有新的目標要求,氨氮指標由≤5mg/L提高到≤2mg/L,請問奎河要實現新的水質目標,需采取哪些措施?
答:為確保奎河實現新的水質目標,下一步將推進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對尾水排入奎河的市區奎河污水處理廠實施全指標提標改造,由目前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標準》(GB 3838-2002)部分指標一級B改為一級A標準排放;二是推進奎河銅山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尤其是加強生態修復和力爭達到或超過市區段整治標準;三是加大生態補水工程完善,進一步提高生態流量,增強自凈能力;四是進一步完善控源截污,實施匯水區支流大溝水環境綜合整治,消除影響奎河水質達標的水體。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