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助兒童做康復訓練

全科醫生梁言松介紹隨診包

社區居民接受推拿服務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近日,徐州市第四屆“十佳”社區衛生全科團隊評選結果揭曉。經過泉山區衛計委初評推薦、市衛計委對臺賬評審選拔、全市現場決賽等環節,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梁言松團隊,從全市3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百個全科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徐州市第四屆“十佳”社區衛生全科團隊稱號。
打造高素質全科醫生服務團隊,這只是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扎根社區,情系百姓,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尋常百姓家的一個縮影,更是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切實落實國家“雙向轉診”制的實際行動之一。
2006年起,國家提倡試推社區醫院“首診制”,探索建立社區醫院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制,以期通過分級診療模式,提高醫療資源的合理化使用率,減少患者輾轉求醫的環節和花費。響應市里要求,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領建了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員由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抽調的業務骨干組成。
多年來,作為省級示范和省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市、泉山區衛計委重點建設單位的泉山區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衛生工作成績優異,基本醫療工作特色突出,深受社區百姓的歡迎和信賴。
天道酬勤。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拓展創新社區衛生服務內涵,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努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中取得了豐碩成果。該中心連續多年獲泉山區政府社區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公共衛生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公共衛生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公共衛生工作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重要職能。多年來,該中心依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結合所轄社區人口結構的實際情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衛生工作模式。
3月11日上午9時,60多歲的黃大爺從家步行來到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小屋,一個月前他來測血糖發現指數有點高,遵醫囑用藥治療后,他再次來測量。“大爺,你的血糖值是4.9mmol/L,正常范圍是3.9—5.6 mmol/L,放心吧,你的血糖值正常了。”聽了健康小屋護士的話,老人欣慰地笑了,“上次來這健康小屋測的時候,血糖還是超標的,回家后一直吃著藥,現在放心了。”
黃大爺還沒走,家住萬福街的李阿姨拎著菜籃子就進來了,她要測血糖、量血壓,“這里挺好,和我家不到兩公里,我沒事的時候就來量一量、測一測。開始的時候,我在這測量完后還會到大醫院復查,結果挺準,我就再也不去大醫院測量了。”
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曉斌告訴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小屋內配備自動血壓計、血糖儀、身高體重計、心電圖等設備,為居民提供多項常見健康指標的自助檢測。早晨不吃飯或者餐后兩小時后來測一下,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的習慣。
眼下,除了備受市民歡迎的健康小屋,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序配備家庭病床電子病歷,推進居民健康信息基礎數據建設。
3月12日上午10時,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梁言松開始給家住黃河新村的劉大娘寫病歷,劉大娘即將住院。和以往手寫病歷不同的是,他給病人寫病歷用的是電腦,而電腦中的病歷是有統一模板的。
不到10分鐘,病歷完成。“這在手寫病歷的年代,沒有半個小時是完不成一份完整病歷的。”梁言松介紹,電子病歷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醫療診斷的速度。比如以前病人化驗,醫生要等患者拿到化驗單以后才能進行診斷,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備后,醫生在化驗結果出來后立刻就能在電腦系統中實時看到結果,及時給病人進行診斷。
我們打開一份電子病歷看到,一份病歷包括病案首頁、入院記錄、出院記錄、病程記錄、化驗單、檢查報告單、醫囑及體溫單等多項內容。
全科醫療團隊將工作平臺嫁接到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平臺上,與居民百姓面對面地互動,各項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在居民溫馨的期待中完成,受到社區百姓的喜愛。
如今,作為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學科主任的梁言松,手下有7個全科醫生骨干,個個都是社區居民的好朋友,“社區居民來看病了,我們得了解病情并拿出治療方案,還得指導今后的保健,有針對性地進行隨訪。這么一個過程下來,我們可以說就是社區百姓的家庭醫生,想不熟悉都難。到大醫院,能和醫生溝通5分鐘都很難。”
梁言松告訴我們,他科里的每一個全科醫生都非常有人緣。
擁有優質的基本醫療資源
擁有優質的基本醫療資源是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有優勢。作為領建單位,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有關科室的專家,經常來中心坐診,既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
社區,既能讓老百姓在社區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專家服務,同時又帶動了社區中心各醫療專科技術水平的提高,形成三級醫院和社區醫療中心的上下兩級業務和人才聯動機制,將患者的需求按醫療規范分流,真正做到“小病進社區,大病進大醫院”的分級診療市場模式,最大程度地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病人省時、省力、省錢,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
目前,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形成一批技術實力較強、具有社區基本醫療特色的醫療專科。其中以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中醫科、全科醫療科、兒童康復科最為突出。這些科室的學科帶頭人均由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業務骨干領銜,解決問題能力強,技術精湛,服務到家,費用平價。
3月11日上午10時,在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康復科,記者看到幾個孩子正在這里做康復治療。今年8歲的王剛(化名),患有腦癱。他正在進行步態訓練。他母親李女士告訴我們,王剛在一歲多的時候被查出腦癱。他先后在省、市三級綜合醫院治療,幾年的時間花了幾十萬元。
半年前,王剛來到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像王剛的病情已進入一個平穩期,完全不用在上級醫院治療。”副主任張曉斌介紹。據了解,相比普通疾病,腦癱患者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治療,目前在三級醫院“壓床”現象比較嚴重,導致病床周轉效率不高,也影響了其他需要康復患者的治療。
張曉斌說,社區醫院建立兒童康復科,對患者來說沒了經濟負擔,而且轄區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康復,比較方便,有效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目前康復科主要面對腦癱、發育遲緩的兒童,評價每天接待上百名患者。
除了兒童康復科之外,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學科帶頭人均為第一人民醫院的資深專家、主任醫師。在他們的帶領下,這些科室已形成扎根于社區的高水平的醫護人員隊伍。不僅能解決一般性問題,而且對于較疑難問題也有較強的解決能力。這幾個專科的醫療資源已經嫁接在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花結果。百姓拍手稱快。
不僅如此,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經過多年的建設,業務范圍和適宜技術得到拓寬,病人來源除了周邊社區居外,還有縣區和周邊省份的。病人來源廣,影響較遠;同時,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裝備具有很高水平,已裝備了以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GE彩超、數字DR等為代表的一批醫療設備。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