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3月7日,市衛生計生委在新城區徐州報業大廈舉行新聞發布會。從3月12日起,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將開展“2016·健康教育萬人行 健康促進惠民生”暨市急救醫療中心、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進社區活動。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尹葆華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年約70萬例,只有5%的患者得到規范治療,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但是,很多人都還沒意識到預防和及時救治的重要性,不少患者發病后很長時間才到醫院就診,此外,家屬猶豫不決、院前急救體系不夠完善、基層搶救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影響了血管再通的搶救時間。開通血管的理想時間是發病后120分鐘內。每拖延1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死去。
在全市開展“健康教育萬人行 健康促進惠民生”活動,旨在提高市民醫療保健知識,樹立健康的意識,堅持科學的養生和有效的預防,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本次活動首發儀式將在3月12日上午9時30分在泉山區奎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啟動,整個活動將貫穿全年。市中心醫院和急救中心的醫療專家將在每月組織1-2次集中活動,深入全市各縣(市)區的社區,在人員較為密集的社區廣場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急救知識培訓、健康知識講座、進行宣傳品發放、微電影巡播等相關活動。
熱點問題解答
問:我市目前開通的救治胸痛患者的綠色通道和傳統的救治模式相比有何區別?
答:以120接診胸痛患者為例,傳統的救治模式是急救中心將患者先轉運到相關醫院急診科,醫院急診科再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檢查后將患者再轉到相應的科室進一步救治。現在開通的綠色通道的核心是初步實現院前院內的信息共享和無縫對接,此舉顛覆了傳統的救治模式。急救車接診后可將患者的相關檢查數據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遠程傳輸到相關醫院胸痛中心控制臺,病人在救護車上就可為下一步可能進行的介入治療做前期準備和初步治療,贏得急救黃金時間。與傳統的經急診科的救治途徑相比,救治時間能平均縮短30分鐘,將大大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致殘率,提高治愈率、好轉率。
問:急救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答:心梗急救要闖三道關:第一道關,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也是最關鍵的一關。有心肌梗死危險因素的人,出現胸痛等心梗癥狀,一旦發病就應立刻停止任何活動,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明確告知自己的胸痛等癥狀和詳細地址;第二道關,是指急救醫療中心迅速出動救護車,啟動急救前移,將患者快速運往有相關救治能力的醫院;第三道關,則是患者來到醫院后,急診科、心臟科等相關專科醫生迅速診治,爭取在發病120分鐘內讓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療。
問: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將如何在社區進行宣講和義診活動?
答:以胸痛為典型癥狀的急性心梗,如若不及時通過施行急診PCI疏通梗阻,其兇險無不令人后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心梗、哪種情況比較危急,在危急關頭我們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平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有什么預防要點等等,讓大家盡量多的掌握和了解。
發布人:市衛生計生委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