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行業信息:新年伊始,我市正式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確定了徐州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到2020年,全社會生態文明理念顯著增強,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污染排放總量顯著下降,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顯著提高,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綠色生態城市成為美麗徐州的靚麗名片。
“藍天”要增加,污染天得減少,“菜籃子”更放心,建成區無黑臭水體,出門500米有綠地,構建“10分鐘體育健身圈”……長達28頁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堅持以培育生態文化為重要支撐,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積極探索老工業基地綠色振興、永續發展新路徑,奮力開創美麗徐州建設新局面。
按照要求,我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將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50微克/立方米左右。據了解,2015年我市PM2.5年平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15.6%,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
除空氣質量外,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達到50%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80%以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濕地面積不低于7.77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45%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33%,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
到2017年,市區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所有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完成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達標改造,到2020年,縣級以上建成污泥永久性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設施,縣級(含銅山區、賈汪區)城市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100%。
城市黑臭河流即將得到系統整治,按照要求2020年底前我市將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確保百姓“菜籃子”安全
如何讓老百姓“入口”的食品、飲用水更放心?保障菜籃子安全是一套系統工程。
我市將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開展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構建“水源達標、備用水源、深度處理、嚴密檢測、預警應急”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定期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優化流域水源配置,深化南水北調徐州段清水廊道建設,深入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設施建設,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同步實施,加強縣以上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和管理。分步全面完成既有自來水廠深度處理改造,新建水廠一律達到深度處理要求,逐步由安全供水向優質供水轉變。到2020年,市縣基本實現“雙源供水’。
加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開展規模化養殖場、散養密集區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積極培
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建設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體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打造一批集中連片、技術先進、標準化生產基地,突出抓好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嚴格落實無合格證明食用農產品入市檢測制度,確保老百姓“菜籃子”安全。
深入開展綠色徐州建設
“城市林蔭系統”、“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這些詞句大量出現在《實施意見》中。我市將深入開展綠色徐州建設,大力實施城鄉綠化美化、森林資源保護、林業產業提升工程。將進一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擴大森林面積,不斷提升城鄉綠色宜居品位。持續提升城鄉綠化水平,主城區繼續建設公園綠地,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在現有90.8%基礎上再增加2%。鎮村深入開展綠色家園建設,實現農田林網化、渠塘風景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蔭化,到2020年,全市規劃發展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5%。大規模構建綠色屏障,加強森林撫育改造,全面提升森林資源質量;積極構建沿河、湖防護林體系,著力抓好故黃河沿線生態綠化,兩側建設50至100米寬的生態景觀廊道;推進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復,重點加強石質山地、荒山荒灘、重要水源地等生態敏感區域的生態公益林建設;全面推進“環、點、帶”生態防護林建設,高標準實施京滬高鐵生態景觀廊道、四環高速、連徐高速、京福高速等交通干線沿線綠化;積極推進企業防護林建設,對大中型電力、煤炭、水泥、化工等企業,按照省級企業廠區綠化標準,建設圍廠防護林帶;加強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重點提高現有林網建設標準,逐步推廣優良鄉土樹種。
優化城市綠地布局,強化綠色生態空間的系統性和均衡性,加強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城市綠廊、城市濕地及城郊大環境綠化建設,構建城郊鄉一體化的綠色生態網絡體系。大力推進以鄉土適生喬木為主的城市林蔭系統建設,著力構建“10分鐘公園綠地服務圈”和“10分鐘體育健身圈”。
加快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意見》強調,環境惡化、霧霾來襲,需要大家主動迎戰。從小事做起,少開一天車,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杯水,垃圾分類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這些小小的行動聚合起來,就會減少污染。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義務,發現污染大氣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可以隨時撥打熱線電話向有關部門舉報,盡一份公民環保之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政府部門、企業以及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觀。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生活方式綠色化,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式轉變,將成為每位市民的行為習慣。
政府部門要以“壯士斷腕”之勢強力推進生態環保工作。對企業而言,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減少污染排放尤為重要。對于公眾,從小事做起、點滴做起,盡我所能減少源污染同樣不可或缺。我市將積極探索一條市場、政府、高校、研究機構密切合作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徐州模式”,構建以全民參與為核心的先進生態文化體系,不斷提升公眾環境意識、環境文化和環保行為。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編寫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教材。
拓展公眾參與渠道,創新參與方式、方法和途徑,健全信息公開、有獎舉報等制度,建立社區、企業、公民、政府良性互動的環保協作機制,探索以社會共治促進環境良治的新模式,構建新型環境公共關系。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