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大醫院婦產科“一床難求”,小醫院婦產科“門可羅雀”,這是當前的一個普遍問題。那么,如何解決全市孕產婦醫療資源緊缺、分布不均等問題?根據省衛生計生委和市衛生計生委文件精神,日前,由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組建的市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正式成立。這將推動全市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機構下沉,開啟我市婦幼保健醫療服務新模式,意味著百姓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婦幼保健專家的診療服務。
推進婦幼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縱向整合
市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成立后,其主要作用在于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方便群眾就醫。市衛計委副主任常霞表示,市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在衛生計生部門主導下,將明確聯合體內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功能定位,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機構運行新機制;聯合我市區域內的各縣(市)區婦幼保健院(所)、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逐步輻射到淮海經濟區的婦幼保健機構及部分民營婦產醫院等醫療單位組成徐州市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將探索市、縣(區)兩級婦幼保健機構分工協作、分級診療、協同發展的管理新模式,推進我市婦幼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縱向整合,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
其中,聯合體中各成員單位的聯合模式和緊密程度,根據各成員單位的工作需求、雙方意愿、現有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一院(所)一策;多樣化選擇、“菜單”式提供。
據了解,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重點建設內容包括:建立婦幼分層服務模式;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建立專科對口支援;建立技術指導幫扶機制;建立人才培養工作機制;建立科研項目合作機制;以及推進婦幼信息共享平臺。
對于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的管理體制,常霞指出,聯合體內各成員單位作為執行主體,機構性質、功能定位、法人地位、行政隸屬關系和經費投入渠道、工作職責不變,實行獨立核算,保持獨立運行。雙方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建立關系,明確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機構運行新機制。
聯合體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
在當天由市衛生計生委舉行的市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簽約、授牌儀式上,市婦幼保健院與全市10家婦幼保健院(所)簽訂了協議。作為這一醫療聯合體的“龍頭”,市婦幼保健院的婦科、產科、新生兒科等多個科室和賈汪、豐縣、沛縣、邳州、睢寧縣、新沂等婦幼保健院(所)需要幫扶的科室簽訂協議合作結對。
市婦幼保健院院長黃大文表示,通過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市婦幼保健院與各成員單位建立基層和市級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發揮市婦幼保健院在人才、技術及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一條涵蓋治療、康復、護理的功能連續的全程服務鏈。同時充分利用各基層的服務功能和網點資源,制定聯合體內各成員單位患者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和會診制度,確保基層患者轉診到市級醫院能夠得到優先診治,下轉患者的后續治療方案及時傳遞到基層醫院。此外,市婦幼保健院還將根據需要,和各縣區醫院需要幫扶的科室結成合作對象,派醫生定期到縣區醫院定點坐診,定期對聯合體內成員機構技術指導和幫扶。
“作為基礎的婦幼保健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組建聯合體,充分享有大醫院的技術資源、專家資源,通過現場帶教的方式,培養基層醫院醫療隊伍,提高基層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也給我們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會。”作為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的受益者,邳州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張亞認為。
對聯合體內機構成員提供指導和幫扶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作為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于一體,是全國首批愛嬰醫院,承擔著“衛生部婦科內鏡與微創技術培訓基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分泌培訓基地、江蘇省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等醫療保健任務。近幾年來,醫院與上海市紅房子婦產科醫院等重點專科醫院,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系,大大提高了專科醫院疑難、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與水平,在省內享有較高的美譽度。
醫院擁有資深的專業技術隊伍、較強的技術力量、先進的診療設備。設有臨床、保健、醫技等科室61個。其中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宮頸疾病科、遺傳醫學中心被作為江蘇省婦幼保健重點學科,在行業內享有較高盛譽;同時,婦科、產科、產前診斷中心、生育技術科、新生兒科、護理產科獲批為市級臨床重點專科。
“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的建立,使各個成員單位各臨床、醫療技術、保健科室之間形成對口支援關系,通過專家坐診、聯合門診、疑難病人會診、遠程醫療、技術指導、業務培訓、雙向轉診等形式,帶動各成員單位的薄弱專科建設。”黃大文說,組建聯合體可以建立婦幼分層服務模式,充分發揮聯合體龍頭單位的管理和技術優勢,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及孕產婦和兒童相關的工作規范要求,推進母嬰保健專項技術分層服務,“以促進基本醫療服務下沉,強化市級機構對聯合體內各成員機構的指導和幫扶。”
徐州市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的簽約授牌,黃大文認為,這標志著我市婦幼健康服務工作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過程中邁出了重要步伐,“必將對提升我市婦幼健康服務質量、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安全起到有力地促進作用!”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