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如今,越來越多的養生機構都有了健康管理師,“管理”顧客的健康。近日,記者從江蘇省健康管理學會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健康產業論壇上了解到,目前雖然健康管理機構較多,但是缺乏行業規范且管理質量參差不齊,常是“養生不成反而傷身”。
“自封”的健康管理師靠譜嗎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到一家養生館或者美容院,會被要求填寫一份健康檔案,內容五花八門,包括體重,睡眠、飲食、從事的職業是否長期伏案等。你被評估為“亞健康狀態”。建立檔案之后,這些機構為你配備所謂的健康管理師“對癥調理”。調理方法一般是撥火罐、按摩、刮痧等。
這些健康調理師,大多只經過短暫培訓,掌握一些技巧就上崗了。
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東南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江蘇省健康管理學會副會長翟成凱教授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其實,健康管理包括醫學服務和非醫學服務。醫學服務包括健康教育與咨詢、健康體檢和評估、慢性病風險篩查與干預、慢性病康復與管理、中醫養生保健、心理咨詢、健康監測與醫學物聯網等服務。非醫學服務包括養生保健、運動健身、生活美容與按摩、營養指導、健康旅游等。在國外,健康管理是由保險業的專業人員來進行的,是第三方管理。國內也有健康管理師的準入門檻,但是目前還是魚目混珠,有些健康管理師是“自封”的,極不規范。
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應“提速”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武留信經過大量調研發現,目前我國健康管理非醫學機構逾60萬家,從業人員3000萬。民營休閑保健服務連鎖集團10余家,從業人員3000萬人。當前我國健康管理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健康管理服務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缺位,健康管理服務缺少自律互律依據,市場秩序呈現某種程度的混亂局面。
武留信還表示,近十年來,我國以健康體檢為主的健康管理醫學服務機構數量快速增長,發展規模不斷攀升。據2013年估計,全國健康管理(體檢)機構數量已由2005年的約2000家增加至一萬家以上,從業人員近50萬人,年體檢人次超過4億。
健康管理服務人力資源供求矛盾突出。健康管理服務人才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和崗位能力培訓體系尚未建立;健康管理師培訓規范性、實效性差;健康管理非醫學服務職業培訓不足。地區間、機構間服務的內容和質量差異明顯。總體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