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發布,建設健康中國至此上升為國家戰略。多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表示,在公報為“十三五”勾勒的發展圖景中,實現“健康夢”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根基。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更順暢
“健康本身就是生產力。”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偉杭表示,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表明決策層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保障國民健康不僅是增加群眾改革獲得感的重要途徑,更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緊密互動。對健康的投入有著實實在在的回報,其中最重要的產出就是國民健康生命年的延長,以及疾病負擔的降低。
安徽省衛生計生委主任于德志指出,促進健康還會使與大健康相關的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期,成為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實施國民健康戰略不僅會帶動藥品與醫療器械生產研發企業、醫療服務業、健康保險業、養老產業及互聯網醫療等行業的興起,也在涉及環保、食品安全等與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孕育了新的市場機會。
政府對國民健康問題的重視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是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的最大感受。她認為,健康發展觀會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漸融入到各級政府的執政理念之中。健康促進由于涉及多個部門和多個層次,對部門之間協調配合要求較高。在上升到國家戰略之后,健康促進將成為所有部門共同追求的目標,從而更順暢地融入所有政策。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法律法規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社會關注不夠、政府監管不到位,以及缺乏有效的部門協調機制等,都會成為健康促進策略和措施難以落實到位的原因。健康中國成為國家戰略后,政府衛生投入和醫療保障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健康影響綜合評價制度也有望建立。政府在編制區域發展規劃時,應將主要健康指標列入其中,同時應將保障人民健康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標。
■“健康夢”屬于每個人
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表示,實施國民健康戰略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發展的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發展的成果。打造健康中國,首先要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開展行動計劃,集中資金和人力投入牽緊“牛鼻子”,包括母嬰健康行動計劃、改善貧困地區人群健康行動計劃、職業健康行動計劃、重點傳染病控制行動計劃、重點慢性病防控行動計劃、傷害監測和干預行動計劃等。同時,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和建立健全老年健康體系將成為一個必須正視的重大課題。
馬偉杭表示,打造健康中國并不是僅盯著重點人群,還要將全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降到最低,努力建設健康城市、健康鄉村、健康社區。通過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衛生、提高飲用水和食品安全水平、大力普及科學的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每個人都將成為受益者。隨著政府投入的增加、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健康產業的發展,“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病有所醫”的夢想也將不再遙遠。
■綜合施策為健康中國鋪路
促進國民健康,需要推動衛生事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吳明表示,醫療衛生行業必須從注重疾病診療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應重點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以社區醫療為基礎,加強基層衛生防治工作。
于德志提出,未來要重點扶持自主研發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療儀器等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及與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護理相關的健康服務業。
饒克勤認為,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須體現對健康的保護,合理進行城市工業布局。同時,相關部門要組織開展環境污染健康風險評估,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和監管。同時,民眾的生活觀念尚未適應新的社會發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疾病負擔的最主要來源。改善生活方式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包括增加資金投入,扶持相關產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風尚等。相關部門要針對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應對策略,完善覆蓋全民的國民健康生活監測系統,并逐步將國民健康生活監測指標納入國家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
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初,國家衛生計生委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作為“十三五”期間的一項國家級專項規劃,《規劃》站位更高、領域更寬。要從大健康、大衛生、大醫學的高度出發,突出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并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之中,通過綜合性的政策舉措,實現健康發展目標。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