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今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2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5月11日召開的碘缺乏病防治媒體通氣會上,專家指出,目前尚無科學證據表明甲狀腺疾病,特別是甲狀腺癌高發與食用碘鹽有直接關系。另有證據表明,實施食鹽加碘工作后,惡性甲狀腺癌癥發生率在下降。
專家分析,近年來國內外報道甲狀腺疾病呈上升趨勢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甲狀腺疾病發生與飲食、生活方式、精神壓力等多種因素改變有關,二是高分辨率B超和高靈敏激素測定方法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大幅提高了甲狀腺疾病的早期檢出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衛生和營養處謝若博介紹,過去三四十年,絕大多數國家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主要原因是以檢測微小乳頭狀癌(預后良好的一種癌癥)為代表的檢測能力的提高所致。從全球范圍看,人口碘攝入水平增加、不變或下降的國家均出現了乳頭狀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由于甲狀腺癌的高發存在多種因素,目前沒有來自動物或者人體實驗的證據證明食鹽加碘會誘發甲狀腺癌。
謝若博同時指出,科學補碘并不會引起碘過量。由國家食品營養評估專家委員會開展的《中國食鹽加碘和居民碘營養狀況的風險評估》顯示,沿海地區居民的碘營養狀況總體處于適宜和安全水平,食鹽加碘并未造成沿海地區居民碘攝入過量。在傳統缺碘地區,即水碘含量小于150毫克/升的地區,居民碘營養狀況也處于總體適宜和安全水平。
另外,膳食結構變化可能會造成育齡婦女的碘缺乏。隨著人群鹽攝入量減少,碘攝入量會相應減少。相關監測數據顯示,中國城市地區的育齡婦女每日鹽攝入量中位數已經下降到6.3克/天,在低水碘地區,如果育齡婦女每日鹽的攝入量降低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克/天,鹽中碘的濃度按照每公斤25微克計算,大概會有50%的育齡婦女有缺碘的風險,要重點關注育齡婦女碘攝入。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