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當和煦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大地上,云龍公園的健身廣場上,不少白發鬢鬢的大爺大媽們已經在這里開始了一天的晨練。太極拳、太極劍,即使不會舞的,也在一旁跟著活動活動筋骨,享受著早晨的健身時刻。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城市依然熱鬧非凡,在音樂廳旁邊的健身廣場上,男女老少都動了起來,孩子們在開心地輪滑,有的頑童還故意摔倒,博得人們一片善意的笑聲。人們有的在節奏明快的音樂聲中揮舞著手臂,擺動著身體,跳著激情熱辣的廣場舞,有的成雙結對地打羽毛球,有的老人表演著絕技,把空竹抖得花樣百出,引得人們掌聲陣陣。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它可以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可以使歡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創造幸福的方式有很多,在徐州,從上述的場景中,我們看到了一種方式——體育運動。
1月6日,徐州市被省體育局命名為“體育強市”,至此,我市10余年的“體育強市”創建終于功德圓滿,也圓了幾代徐州體育人的夢。
一個省“體育強市”為何會創建10年之久?《江蘇省體育強市創建標準和評定方法》中規定了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競賽、體育產業、保障條件、綜合因素六大項的達標標準,包含了數十條小項,從全民健身活動普及率、體育設施覆蓋率,到世界冠軍的人數、每年承辦國際體育賽事的次數,再到體育彩票的銷量、財政撥款體育事業經費的增長率等等,幾乎涉及到了體育的方方面面。
一個省“體育強市”能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其實在創建過程中,“體育強市”帶給百姓的實惠就已經逐漸顯現了。我們在不經意間發現,形形色色的健身場地,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已成為一道讓人心動的風景。或早或晚,或老人或孩童,邊閑談邊健身,老百姓的體育健身變得精彩紛呈,體育鍛煉已成為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宜居城市為目標,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努力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切實保障群眾參加健身活動的權益,推動全民健身事業深入發展,不斷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相繼出臺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和條例,對體育基礎設施、健身項目和目標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積極推動了群眾體育的快速發展。如,以每年一度的元旦健身長跑和全民健身日活動為引導,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系列健身活動,形成上下聯動、城鄉互動的健身局面,引導群眾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利用開放式園林景觀、山水、綠地廣場等自然環境,開展登山、健身走、自行車騎游、慢跑、游泳、健身操舞、垂釣、劃船等活動,打造綠色健身休閑活動品牌;結合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地域文化特點,開發新優健身項目,開展特色群眾體育活動,打造“一縣一品”、“一區一品”全民健身品牌項目。
為此,徐州市體育局積極開展實施體育惠民“百千萬”工程,即對100個社區健身路徑進行維修、更新;培訓150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服務10000人以上。2013年,“百千萬”工程已完成,在主城區及賈汪區城區開展了對113個社區小區健身器材的維修更新;2013年全年舉辦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11期,培訓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193人;在各縣(市)區積極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六進”服務活動,全年累計完成體質監測服務13115人。
今年,各項工作還將繼續進行,其中健身器材的維修更新已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內容。近幾年,根據省體育局萬村體育工程和城市社區體育健身設施工程統一部署,全市150多個鄉鎮(街道)、2600多個行政村(社區),均建有全民健身點和一定規模的健身中心。2012年全面啟動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目前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全市人均擁有體育場地設施面積超過2.20平方米,晨晚練健身點達到3900多個,注冊社會體育指導員23081人,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達24人。
此外,我市多年堅持在假日里開展體育活動,每年“元旦、五一、國慶、春節”大假期間免費為市民提供“體育健身大餐”,屆屆有主題,次次有創新,力求最大化用好、用活體育資源和社會資源,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