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幫您更專業、更科學地坐月子”、“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生育高峰到來、經濟水平提高,給母嬰保健服務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月嫂的身價一路看漲,一些月子會所也標出了天價。
價格不菲仍搶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0多家月子會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近日,記者以孕婦家屬的身份探訪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頂級月子會所。
走進會所大堂,服務人員馬上熱情相迎。在請記者用洗手液清洗雙手、測量體溫、換上鞋套后,這位服務人員熟練地介紹起來:“我們有專業營養師精心調配月子營養餐,有婦產科醫生和護士提供產婦護理和嬰兒護理。另外,月子里可能碰見的一些棘手問題,比如媽媽奶水不足、寶寶有黃疸等,我們會所的母嬰護理團隊都能幫助解決。”
市場上的月子會所費用從幾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據這位服務人員介紹,該會所提供4種房型、3種套餐,供消費者選擇,價位在4萬元~30萬元。價格越高,媽媽和寶寶享受的附加服務項目就越多。比如,為產婦進行傷口理療、儀器催乳、產后面部收緊護理等;還能教寶寶游泳,進行早期智力開發與教育。服務人員告訴記者,“月子服務”需提前預約,現在8月的房間大部分已預定出去。
大堂里前來咨詢的客人不少。懷孕近8個月的董女士說:“我有點手足無措。該怎么喂寶寶,寶寶哭鬧我該怎么辦,給寶寶穿多少衣服合適,如果靠自己摸索可能會花一段時間,但在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可以很快掌握。”董女士說,她選擇到月子會所坐月子,還看中了這里的產后瘦身服務。
“我和老公是大齡晚婚,父母都上了年紀,讓他們照顧我坐月子不忍心。”當場預訂服務的準媽媽劉杰杰選擇了28天5.8萬元的套餐,她說家里是做服裝生意的,這個費用能夠承受。
除了占有高端市場的月子會所受追捧,月嫂的工資也頻頻上漲。記者了解到,在一線城市,月嫂的月工資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請一名金牌月嫂每月要花上萬元。
在北京市西城區的某家政公司,記者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位客戶剛和一位有5年工作經驗的月嫂談好每月6000元的工資,身邊的另一位顧客就提出也想請這位月嫂,并將工資上調至6500元。原來的客戶也不示弱,為了留住心儀的月嫂,把工資提高到7000元。
中國保健協會母嬰家庭保健服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耿梓軒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選擇到月子會所坐月子的城市孕產婦已占總數的5%左右。上海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上海中心城區有新生兒的家庭中,85%~90%的家庭會請月嫂,選擇月子會所的占5%~10%。
監管盲區埋下健康隱患
價格不菲的母嬰保健服務究竟靠不靠譜?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李萍說,與專業婦幼保健院和婦產醫院不同,月子會所不是醫療衛生機構,它是為產婦和新生兒提供保健服務的機構。目前,這一服務行業在我國還沒有準入門檻,會所的建設、衛生狀況、人才配備、母嬰護理等方面均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也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處于監管盲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母嬰保健服務行業良莠不齊,市場上的月子會所多是家政公司進行工商注冊后從事母嬰保健服務的,有的也以科技公司、文化公司名義注冊。有的月子會所借用一些賓館中現成的客房從業,衛生條件沒有保障;一些會所宣稱特殊配置的月子營養套餐,實際卻是外包給附近餐廳提供的。
同時,一些月子會所的從業人員素質也令人擔憂。記者登錄月子會所的網站發現,絕大多數會所都打出“專業醫護團隊”的旗號吸引消費者。
但這位業內人士說,目前月子會所的服務人員大致包括醫生、護士、具有相關資質人員、育嬰師(即有資質的月嫂)以及一般家政服務人員。其中,專職的醫生很少,一般都是兼職的,比如聘請大醫院的產科、兒科醫生每月到會所工作一兩天。也有一些小會所不愿在專業人才上投入太多或是請不到專業人才,只能是“草臺班子唱戲”,從業人員根本不具備相關資質。
月嫂是否需通過專業培訓呢?2003年,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現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育嬰員國家職業標準》規定,只有經過培訓,并獲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頒發的育嬰員證書,才能從事這一職業。但實際上,一些家政公司在招募月嫂時并沒有設這樣的門檻。采訪中,不少月嫂表示她們沒有證書但是“有經驗”。
海淀婦幼保健院護理部主任李海苗說,合格的月嫂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常識包括:孕期護理(比如合理配餐、胎兒成長各環節的注意事項)、哺乳期護理(比如乳房護理、心理支持、喂養技巧)以及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和技能不是靠幾天、十幾天的培訓就可以具備的。
相關標準正在起草中
據李萍透露,為使母嬰保健服務行業規范有序地發展,中國保健協會于2009年向衛生部申報成立中國保健協會母嬰家庭保健服務專業委員會,并在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正式注冊登記。該專業委員會將組織研究制定全國母嬰家庭服務保健行業的規范,目前具體標準正在起草中。
李萍說,規范月子會所等母嬰保健服務機構首先應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對其硬件設施、環境、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等提出硬性要求,并根據其軟硬件條件分出不同檔次,以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其次,對母嬰保健機構、服務場所和衛生環境,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和國家標準。
此外,還要建立母嬰保健從業人員的認證資質。李萍認為,月子會所的執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國家認證的資格證書,應掌握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機體保健、營養飲食、疾病預防、優生胎教在內的專業知識。
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認為,月子會所從業人員中最好是有具有專業資質的醫生、護士,“科學喂養、飲食搭配等,這些都不是月嫂可以指導的”。
段濤表示,像月子會所這種嬰兒、產婦長時間在內居住的場所,更要加強內部管理、風險監控防范。比如,從業人員要注意手衛生,及時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工作人員不能帶病上崗,以防傳染給產婦、嬰兒;一些嬰兒室可配備監控錄像設備,減少可能發生隱患的環節。
李萍說,作為母嬰保健服務機構,月子會所還應主動與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溝通機制,例如產婦個人體質、新生兒何時要打預防針等信息;在寶寶和產婦生病時,會所應第一時間將病人送往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