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訊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我國正醞釀修改《獻血法》,專家建議將獻血年齡從目前的18歲~55歲放寬至17歲~60歲。此報道引發了社會關注。在日前召開的衛生部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這只是個別專家的建議,衛生部還沒有啟動相關工作。
放寬獻血年齡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緩解血液緊缺狀況?記者就此采訪了血液管理相關專家。
內地獻血年齡限定全世界最“嚴”
我國《獻血法》規定,國家提倡18周歲~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鄧海華強調,我國并沒有禁止其他年齡段的健康公民自愿無償獻血。
對于獻血年齡,其他國家和地區是怎樣規定的呢?記者從衛生部了解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獻血年齡是18歲~65歲。在美國、加拿大等8個國家獻血年齡的上限均為65周歲,其中,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3個國家的下限低至16歲。在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獻血者年齡下限規定為16歲,而對上限年齡并沒有限制。
“在全世界范圍內,我國大陸地區規定的獻血者年齡范圍是最窄的。”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呂杭軍說,在頒布實行《獻血法》的1998年,我國剛剛開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因此對獻血年齡規定得比較嚴格。現在已經過去13年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質的提高等,對獻血者年齡、獻血時間間隔的規定也可以隨之作出調整。
放寬獻血年齡不影響公民健康
“由于我國公民的壽命在延長,健康水平在提高,因此符合獻血條件的人群范圍在擴大。”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高冬英說。
高冬英告訴記者,在實際工作中,她曾碰到不少超過55周歲、長期參加無償獻血的獻血者要求繼續獻血,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在退休以后更注重生活質量和保健,是符合獻血要求的。“放寬獻血年齡也是保證55歲以上人群無償獻血的權利,體現了科學性。這對長期獻血者也是一種鼓勵。”
呂杭軍告訴記者,杭州地區一些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曾聯合對該地區部分55歲以上人群的血紅蛋白和血氧飽和度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55歲以上人群,特別是55歲~60歲人群的血紅蛋白計數、紅細胞的破壞率與《獻血法》規定獻血人群并沒有顯著性差異。
呂杭軍說:“放寬獻血年齡,現在還只停留在研討、專家建議的階段。”
關鍵是要進一步動員全體國民
據介紹,目前我國的年采血量為3935噸,每天需要約7萬人獻血,按醫療服務量的增長進行初步測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有約12萬人獻血,才能滿足臨床用血需求。在血液緊缺和老齡化進程加快的雙重壓力下,放開獻血年齡限制是否對增加血源有明顯意義呢?
鄧海華在新聞發布會上提供的數據表明,我國人口獻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丹麥最高為67%。)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也低于我國香港的30%。和澳門的23%。,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他說,這顯示出我國無償獻血工作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無償獻血的基礎還比較薄弱。
呂杭軍告訴記者,在浙江省,獻血的主流人群是在25歲~35歲,50歲~55歲獻血人群占總獻血人群的比例不到5%。“現階段,放寬獻血年齡限制也不太可能顯著增加獻血者人數。”
高冬英說,拿我國血液采集情況與周邊9個國家的數據做對比,我國獻血者的年齡分布呈現一個比較“陡”的走向,也就是說集中在某個年齡段。
她認為,想要緩解血液緊張狀況,關鍵是要進行獻血宣傳教育和動員,增加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度。僅靠放寬獻血年齡,沒有太多意義。
鄧海華說,中國的人口基數非常大,我們應該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動員更多的健康適齡公民參加無償獻血上,滿足日益增長的臨床用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