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訊:在啟動儀式上,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會長張文康,衛生部婦社司副司長傅衛,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部長丁大建共同點亮啟動球.
我國居高不下的剖宮產率,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降低居高不下的剖宮產率,提高我國出生人口質量,在衛生部的支持下,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于10月16日在京召開“推廣促進自然分娩適宜技術—導樂分娩”項目啟動大會,衛生部領導和國內權威產科專家出席了大會。
2010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醫學權威雜期刊《柳葉刀》發布報告:中國剖宮產率高達46.2%,為世界第一,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上限15%的3倍以上。
眾所周知,剖宮產是一種有效、快速挽救母嬰生命的常用手術,但非手術指征的剖宮產可對母嬰造成近期及遠期不良的影響。首先,產婦在剖宮產術中與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有: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麻醉意外、子宮或腹壁切口感染、術中或術后出血、羊水栓塞、腸粘連、子宮或腹壁切口感染等合并癥。其次,剖宮產對新生兒也有危害,由于剖宮產兒未受到正常分娩時的反復宮縮和產道適度擠壓,其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未經受刺激,剖宮產兒呼吸系統并發癥較多,如窒息、濕肺、羊水吸入、肺不張及肺透明膜病等,目前研究已證明剖宮產遠期可能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等后果;同時,剖宮產也可能因未真正達到胎兒成熟而造成醫源性早產,引發一系列早產兒并發癥,如顱內出血、視網膜病或殘廢甚至死亡等。
造成我國剖宮產如此之高的原因很多,其中對分娩疼痛的恐懼是產婦選擇剖宮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減輕分娩疼痛是促進自然分娩的關鍵。目前我國分娩鎮痛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鎮痛技術,雖然效果確切,但是要求必須由專業的麻醉科醫生操作,產科必須配備相應的監護和搶救設備。一些西方國家的分娩鎮痛率已達到了85%以上,而國內由于專業麻醉師缺少,雖然有超過93%的產婦渴望分娩鎮痛,但總體分娩鎮痛率尚不足1%,根本無法滿足廣大產婦分娩鎮痛的需要。
由于分娩疼痛的特殊性,既要達到理想的分娩鎮痛效果,又要確保母嬰安全,已成為一項世界性醫學難題,100多年來,各國科學家為之苦苦探索。目前藥物鎮痛,雖效果確切,但因有創傷,可能會對母嬰造成不可預期的風險和損害,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盡量減少藥物鎮痛,提倡非藥物鎮痛。而目前國內外非藥物鎮痛有效率僅25%,對劇烈產痛都達不到明顯效果,且不能根據分娩過程需要持續鎮痛,無法滿足臨床需求。
導樂陪伴分娩,是指導樂人員“一對一”陪伴產婦走過分娩的全過程,給予產婦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幫助和鼓勵產婦建立起自然分娩的信心,國內部分醫院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也引進了這種服務模式,但因缺乏標準的服務規范,無正規培訓、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單純“一對一”導樂陪伴分娩無法解決分娩劇烈疼痛,僅能降低10%的產痛,無法廣泛應用與推廣。
為了減少產婦分娩痛苦,減少母嬰并發癥,我國科研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經多年臨床實踐,大膽創新,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適合我國國情的產時創新模式——導樂分娩,即在傳統的“一對一”導樂陪伴的基礎上,配合使用我國自主研發、自主創新、非藥物導樂分娩鎮痛工作站(導樂儀),以達到確切的鎮痛效果。這種高科技鎮痛技術與專業導樂人員相結合,經循證醫學檢驗,是一種理想的非藥物分娩鎮痛科學解決方案,既可有效減輕分娩疼痛,又能對產婦給予生理、心理、情感上支持,深受孕產婦及家屬歡迎。該模式無需專業麻醉師,分娩鎮痛完全由產科的醫護人員獨立完成,非常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
為了進一步保障母嬰安康,促進自然分娩,減輕產婦分娩痛苦,在全社會促進自然分娩的氛圍下,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倡導以產婦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5年的“推廣促進自然分娩適宜技術—導樂分娩”項目,全面推廣導樂分娩新模式,制定標準的導樂分娩服務規范,培養導樂師資和專業化的導樂隊伍,在全國逐步開展規范化的導樂分娩服務,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分娩鎮痛率不足1%的現狀。
為了順利開展導樂分娩項目,會議還決定成立專家委員會,在權威產科專家的指導下,在全國醫療保健機構建立導樂分娩培訓中心和導樂分娩服務中心,提倡以產婦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減輕分娩痛苦,促進自然分娩,提高我國出生人口素質。
玉泉醫院導樂臨床實踐:愛母行動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世界婦產科同盟就開始倡導‘愛母行動’,呼吁人們在關愛新生兒的同時,也要給予產婦足夠的關懷。同盟針對‘愛母行動’提出了10條標準,其中第一條就是導樂,著重強調對于產婦的陪待產問題。中國雖然引入了這個概念,但是真正的實踐也只是近幾年的事。”
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婦產中心主任馬彥彥教授如是說。
“我們在導樂概念的實踐上,應該可以說是走在前面的。”導樂概念來到中國后,已經行動起來的醫院主要是通過引入導樂師陪伴產婦分娩來實踐這一概念,玉泉醫院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引入了導樂儀,促進產婦的自然分娩。
“我們從今年3月份便開始進行嚴格臨床實踐,來檢驗這種儀器的有效性。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80多例。在減輕產痛方面,可以肯定地說,導樂儀的效果是明顯并且有效的。此外,與未使用導樂儀的對照組的產婦相比較,使用了導樂儀的產婦,其產程平均縮短了2個小時以上。”
事實上,除了鎮痛與縮短產程,導樂儀的另一重要價值在于其推廣的可能性。
在導樂儀之前,自然分娩中的鎮痛手段主要是藥物麻醉,藥物麻醉除了有麻醉意外的風險,對麻醉師和醫療條件都有嚴格的要求。在我國,廣大的人口都在農村,麻醉師稀缺,也不具備嚴密的麻醉監測條件,即便是北京,也不是產婦有麻醉鎮痛的需求,就能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實現。而儀器的操作要求、環境要求就低很多。用馬主任的話說,就是“更便于操作,更易于推廣”。
“當然,導樂儀也有自己的適應人群,由于它的原理是通過微電波調動了人體自身對于疼痛的抵抗機制,因此,使用心臟起搏器、對微電過敏的人群就不宜采用。就我們目前的臨床實踐來看,只要是體征適應的產婦,是沒有什么副作用與不良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