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報道:近年來,我市不斷擴大醫保覆蓋面,努力提高參保人員醫療待遇水平,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至今年5月底,全市職工醫保、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35.01萬人、60.12萬人和49.37萬人,居民醫保參保總數163.06萬人。職工醫保、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基金收入分別為98027萬元、7213萬元和3555萬元。
受益人群不斷擴大
患尿毒癥8年的陳先生:患病前在單位參加了職工醫保,重病享受80%的報銷待遇,減輕了我的醫療負擔,我體會到醫保的好處。
鏡頭回放: 提高參保者醫療待遇。2009年,醫保工作著重擴大受益人群,降低起付門坎。擴大門診特定項目和有突出貢獻人員醫療待遇享受人員范圍,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實現“小病進社區”。將市內住院(包括門診特定項目)治療的起付標準二級醫療機構由400元下調至300元,一級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家庭病床由200元下調至100元。
完善保障體系,提高報銷待遇。在提高參保群眾報銷待遇上,將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5萬元提高到8萬元,且支付比例有所提升;大病醫療救助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每年12萬元提高到18萬元。
實行普通門診費用統籌。參保人員普通門診中屬于醫療保險范圍的醫療費用,享受普通門診統籌待遇,即一個統籌年度個人累計支付達到上年度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7%以上部分,參照門診慢性病補助比例予以實時補助,最高補助限額為1000元。
2010年,職工醫保規定范圍內的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和居民醫保統籌基金總支付比例分別達80%以上和60%。同時,市區居民醫保實行“二次補助”。
大學生參保待遇提高
市人保局副局長米來:目前,在徐高校共18所、在校大學生12萬人。2009年至今,我市大學生參加居民醫療保險政策不斷完善,繳費更低,待遇水平提高。2010年10月,我市出臺《市政府關于調整市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有關政策的通知》,對我市大學生參加居民醫保相關政策進行再次調整。
鏡頭回放:我市大學生參保范圍為全省范圍內各類全日制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本專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大學生醫療保障的重點是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且門診大病的種類和范圍,不低于當地城鎮居民醫保規定執行。
政策調整后,大學生個人繳納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00元降低至每人每年40元;鼓勵小病進社區,一、二級醫療機構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分別降低至100元和300元。財政補助增加至每人每年200元,將血友病、重癥精神病增入居民醫保門診特定項目范圍。統籌基金支付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調整后住院費用1萬元以下,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在65%以上;1至3萬元,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在70%以上;5萬元以上,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在75%以上;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原來的10萬元提高至12萬元。
另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保個人不用繳費。據統計,此類大學生目前在我市約有5000人,根據這一政策他們免費享受我市居民醫保各項待遇。
付費方式有效改革
市人保局局長孟鐵林:付費方式是醫保基金支出控制的閘門,改革醫療保險付費方式、建立醫療保險與醫療機構的風險分擔機制,是實現醫療保險可持續的重要保障,將有利于從機制上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規范醫療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維護參保人員的權益。
鏡頭回放:今年3月,市人保局出臺文件,將職工醫保費用結算辦法由“定額結算”調整為“總額預付”。政策實施后,職工醫保住院率、人均住院費用“兩高”首次實現雙降,參保者醫療費用負擔減輕,基金運行出現總體性好轉的趨勢。
今年8月,居民醫保費用結算辦法緊跟著作出調整,由原來的“全額結付”調整為“總額預付”。調整后的居民醫保費用結算辦法不但可以控制和杜絕騙保,還可以控制過度的醫療服務。
監督處罰力度加大
市醫保中心宣傳科王楓:不斷修改完善協議書和考核辦法,加大對推諉拒收等嚴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使管理更加具有針對性,查處違規動真碰硬。
鏡頭回放:市醫保中心多次組織突擊檢查,市人保局監察室派員全程參與。在門診方面,調取各定點單位門診刷卡費用和次數靠前人次的刷卡記錄;住院方面,對定點單位主要數據進行同比、環比分析,波動異常的重點檢查,現場查看出院病歷、清單。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開展,初步形成了醫保的社會監督氛圍,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