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河南信陽,商城縣一名疑似蜱蟲叮咬致病患者接受治療。衛生部專家組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今日前往商城,調研疑似無形體病。河南省疾控中心昨日表示,蜱蟲叮咬引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今日,北大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教授前往河南商城。他將和衛生部專家組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一同,調研疑似無形體病。
王貴強希望,在通過對當地病例的了解后,建立重癥患者預警機制,對蜱蟲叮咬出現癥狀的患者進行早期干預,降低病死率。
“濫用藥物會加重病情”
王貴強稱,這次他的主要工作在臨床治療方面,看當地在治療此病時是否存在濫用藥的情況,并提供一些治療建議,帶回一些信息以供研究。“濫用藥會加重病情。”
根據衛生部2008年2月下發的《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中要求,治療疑似無形體病,一般使用四環素類抗生素,如強力霉素、四環素,還有利福平和喹諾酮類藥物。要慎用激素類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前,王貴強已經初步看了幾十個病人的病例,他希望在和當地醫生溝通后,通過對這些病例的回顧,能發現一些病人加重時的早期的癥狀,建立一個重癥患者的預警機制,這樣才能進行早期干預。
宿主監測工作正在進行
王貴強還透露,針對蜱蟲中毒事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在河南信陽等地區展開宿主監測工作,尋找蜱蟲在咬人前的宿主,以便做進一步監測。
王貴強指出,蜱蟲是人畜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蜱蟲在咬人前,會先叮咬其他的宿主動物,比如狗、牛、老鼠等,然后攜帶上宿主動物身上的病菌。然后通過叮咬人類,將宿主動物身上的病菌傳給人。為此,發現宿主動物,并對其進行定期監測,觀察宿主動物感染情況,才能對人進行更好的監控。
“現在這個病,究竟涉及哪種宿主動物,還需要研究。”王貴強稱,前段時間已完成討論方案,并曾做過一個小樣本監測,但目前還不能下結論,因此,監測范圍將擴大。目前,河南信陽等地區已開始了檢測工作。
尚未啟動新一輪蜱蟲監測
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曉芃稱,高度關注蜱媒病例
昨天, 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曉芃表示,由于本地尚沒有蜱媒致病病例報告,加上目前已過蜱蟲活動季節,因此北京地區尚未啟動對蜱蟲的新一輪監測。
由于北京蜱蟲活動較少,且多年無傷人病例報告,因此,蜱蟲并不是北京地區常規的蟲媒監測項目。曾曉芃介紹,去年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對遠郊山區進行過一次蜱蟲的活動密度監測,結論也較樂觀。因此,今年沒有,也尚無計劃對北京地區的蜱蟲進行新一輪監測,更不會去山區森林中消殺蜱蟲。
對于此次媒體對外省市蜱蟲致病甚至致命的報道,曾曉芃表示北京疾控中心高度關注,但北京有完善的傳染病監測報告體系,一旦發現疑似蜱媒染病病例,市級控網絡都會立即調高蜱蟲監測和相應蟲媒傳染病的防空級別。
衛生部門指導鋤草滅蟲
省疾控中心許汴利主任稱,還將加強防病培訓
河南省疾控中心許汴利主任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河南省衛生部門已指導群眾清除居舍周圍灌木雜草,清理禽畜圈舍。利用敵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殺蟲劑對野外游離蜱、畜舍、畜體開展滅蜱工作。
河南省衛生廳下一步將根據目前掌握的疾病規律,加大防治知識培訓力度,特別是加強鄉村兩級基層醫療機構防治知識的培訓,提高診斷、救治水平;加強疫情監測,切實提高病例的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配合有關部門加強科研,繼續開展對病原學研究;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工作,擴大相關防控知識宣傳。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等地區相繼發現被蜱蟲叮咬后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病例,個別重癥患者救治無效死亡。其中一些病例被診斷為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另有一些病例無人粒細胞無形體感染證據。衛生部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專家研究、探索此類疾病的病因。據新華社電
死者家屬質疑商城瞞報
商城縣疾控中心回應部分家屬誤解病因
前日,商城縣疾控中心主任余芳表示,今年4月至8月,該縣發現119例蜱蟲叮人病例,其中一人死亡,死者為余集鄉農民吳德正。
本報此前對該縣的小范圍調查顯示,除了吳德正,商城縣至少還有鮑祥義、雷呈華(女)和龔正成三名疑似病例死亡。
昨日,除了鮑家未取得聯系外,雷龔兩人的家屬都對官方數據表示質疑,認為官方明顯存在瞞報情況,希望能公布病例名單。雷呈華的女兒小丁說,“我媽明明被醫院確診為無形體病,說是蟲子咬的,為什么現在又不是了?”
就病例數和死亡人數的質疑,商城縣疾控中心主任余芳解釋道,部分死者的死因并非無形體病,是家屬誤解了病因。而且,有的病人死在家里,死因不明;有的雖是疑似病例,但死在信陽的醫院,都不屬于商城縣的網絡直報范圍。
“無形體病報銷比例提高”
商城縣衛生局稱,因為治療費用讓農民負擔很重
前日,河南省衛生廳發布通稿稱,已經批準將治療疑似無形體病的首選藥物強力霉素納入信陽市新農合報銷補償范圍,保證首選治療藥物及早足量使用。
記者采訪多名疑似病例家庭發現,因為新農合對急診費用報銷的限制,以及治療無形體病的特效藥不在報銷藥品目錄中,給患者家庭造成負擔。
商城縣伏山鄉南沖村56歲的婦女李賢芳,曾在今年6月感染疑似無形體病,在花費1萬6千元之后,只通過醫保報銷了5000元左右。而1萬6千元,幾乎相當于李賢芳他們家的總收入。
在該縣,去年的疑似病例死者曾澤平家共花費2萬5千余元,報銷4000余元;羅林英家花費約9000元,報銷1200元左右。
商城縣衛生局負責人證實,幾乎所有的無形體病疑似感染者都是那些在山區丘陵生活的農民。
據他介紹幾個月來,經該局多方協調,他們報銷的比例“增加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