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8.33億農民參加了新農合,這意味著90%以上的農民看病可以報銷,再加上參加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的3.9億人,2009年底將有超過12億人能夠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通向全民醫保的軌道已經鋪就。”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說,“全民醫保”正是以往醫改未能突出的地方,也是新醫改方案論述最為清楚的亮點內容。
2009年4月,醞釀了兩年多時間的新醫改方案頂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寒風出臺。方案中明確,未來3年,我國將投入8500億元推進新醫改,其中包括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基本藥物制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以及公立醫院改革等內容。
專家指出,此舉既體現了我國政府改善民生、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努力和決心,也顯示了我國政府挑戰世界級難題的可貴勇氣和智慧。
放眼世界,醫改是各國都沒有很好解決的難點,對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但面對這一世界“頑疾”,我國政府沒有退縮、回避,而是開出了一張“中國處方”。2009年我國已投入1197億元推進新醫改各項措施的落實。
這一年來,不僅“全民醫保”露出曙光,還有許多城鄉居民享受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陽光。
12月8日,記者在一間昏暗的房子里,看到81歲的萬蘭妹在掃地,而幾個月以前她還因患白內障而難以自理。這位農民由于付不起手術費用而忍受了15年的黑暗。
作為新醫改方案中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舉措之一,2009年我國啟動一項工程,為百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復明手術。萬蘭妹就是這項工程的受益者,對此她感激不已。
同時,我國還實施了免費為兒童補種乙肝疫苗,為婦女進行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等多項公共衛生項目。
“公共衛生服務是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最有效、經濟的手段。”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說,推進服務均等化既是促進健康公平,也是促進社會的公平。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城鄉居民在享受醫療資源、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差距較大,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而強調“公平”“人人享有”正是我國新醫改的目標和初衷。
今年面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國還率先免費為居民接種疫苗,目前全國累計4000多萬人接種了疫苗。這也是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實例。
2009年,作為新醫改的重要內容,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開始了“破冰”之旅。
8月份,我國公布了307種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國家基本藥物,要求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要全部配備使用這些藥物,統一采購和配送,并且要不加價銷售。這意味著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正式啟動。
10月份,發展改革委又公布了這些基本藥物的零售限價,這一行為使得藥價總體可降低25%。
北京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韓錚錚說,以前規定醫院售藥可以在進價基礎上加價15%,但是醫院的進價是經過企業、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后的價格,這樣患者買到的藥遠比出廠時貴,有的甚至高達數10倍。為擠掉藥價“水分”,解決患者看病貴問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啟動。
但顧昕認為,僅僅干預藥品的流通環節并非解決藥價高的根本措施,癥結在于“以藥養醫”制度,即政府投入不足,醫院需要靠賣藥維持運營。因此,許多人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仍持有不同態度。
此外,我國在探索公立醫院改革的同時,還在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緩解由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患者“看病難”“掛號難”問題。2009年我國安排了200億元支持縣級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以盡量讓居民能在家門口就醫。
因為關系錯綜復雜,在其他各項改革都出臺具體措施后,公立醫院改革的國家方案2009年一直未與公眾謀面。
醫改不可能一蹴而就,顧昕說,未來新醫改將面臨一系列全新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有待全國各地對新醫改各個環節給出更加具有操作性的配套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