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努力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增加投入,完善補償機制,提高"新農合"受益面和保障水平。目前,"新農合"已覆蓋全部行政村,參加人數達到4864萬人,比例高達97.5%,意味著絕大多數農民在看病時都可以獲得補助,減輕負擔。
梁松深是一名家住江門恩平市東成鎮祝荷村的農民,今年初不幸突發腦出血。幸運的是,由于他近年一直堅持參加"新農合",個人每年只交費20元,但在這次治療中,醫藥費用達70974.7元,他可以通過"新農合"獲得"報銷"29960元的福利補助。
記者采訪廣東省衛生部門了解到,像梁松深這樣因獲得"新農合"補助而減少"看病貴"困撓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近三年來,廣東省農民參加"新農合"的比例不斷躍升,在2007年"新農合"覆蓋廣東123個縣(市、區)、21059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參加人數是83.8%,2008年參加比例提高至95.4%,2009年參加人數達到4864萬人,參合率達到97.5%。
廣東省逐年加大"新農合"投入,建立穩定的籌資機制。去年省財政對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新農合"的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61元,省級財政共安排扶持資金25億元。另外,市、縣(區)財政扶持標準達到每人每年25元以上,農民個人出資不低于10元。同時,這一年中央財政對廣東省參合農民每人每年補助4元。2008年全省新農合籌資達到53.9億元,基本籌資標準在每人100元以上,其中各級財政扶持資金達到每人90元。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及廣州部分縣區已經將城鄉居民醫保合一,籌資標準已達到每人200元以上,部分市縣達到300元以上。到了今年,全省籌資達到每人110元以上。
在保障水平方面,廣東"新農合"有較大提高。去年下半年,各地統一調整了新農合住院補償標準,參加"新農合"人員在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縣外醫院住院費用補償比例達到60%、50%、30%以上,住院補償封頂線提高到3萬元以上。在堅持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基礎上,推行普通門診、特殊病種大額門診及住院分娩等補償。
據統計,2008年廣東省新農合住院補償人數為210.2萬人,補償總金額為38.4億元,每次平均住院補償費用為1828元,實際住院費用平均補償比例為37%,受益水平進一步提高。另外,享受門診、分娩、體檢及其它補償的共1328.5萬人次,補償金額2.9億元。全年新農合支付總額達到41.4億元。
據廣東省衛生廳透露,在今年,廣東"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補償比例鄉鎮衛生院將達到70%、縣級醫院達到60%以上、縣外醫院達到40%以上,住院醫藥總費用實際報銷補償比例達到40%以上,補償封頂線達到5萬元以上。中醫藥費用占50%以上者,提高補償比例5%。而且農村五保戶實行"零起付線",住院報銷補償比例提高10%。
在廣東,農民看病,還可以獲得"住院即時補償"。目前,廣東全省各縣(市、區)都實行參加"新農合"人員縣內"住院即時補償"。也就是說,患者辦理出院手續時,僅須交付"報銷"數額之外的自費部分,更好地減輕負擔。在欠發達地區,實行門診補償的縣(市、區)已達到77個,54個縣(市、區)實行了普通門診統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