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9月底進行的密集封閉式研討,國家發改委將發起為解決“藥價虛高”問題進行的第20次降價,也將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藥品降價行動。 消息人士稱,這次藥品降價行動是針對第二批次藥品,以西藥為主的100多種常用藥,且幅度很大。 9月底,國家發改委召集全國各省市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價格處處長來到北京市懷柔區的深山中,進行了第二批次藥品降價研討會。5天的封閉式討論,對100多種藥品的價格做了仔細討論,并最終確定了降價幅度。 會議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主持,為了躲避藥廠干擾,與會人士在會議區內手機便沒了信號。不過,為了使當地大型藥廠少受沖擊,會上依舊有一些地方政府替當地藥廠說話,促使其藥廠所生產的藥品少降價。 “我們確實聽聞那幾天在調價,但是很難找到研討定價的人。藥廠對這種事情最敏感,因為每次降價后,都是藥廠利潤下降,醫院在藥品上的加價不會少拿一分錢,以致得病的人依舊很難得到實惠。我們現在都說醫藥行業的冬天來了。”一位制藥上市企業的總經理說。 對這種“以藥養醫”的惡劣狀況,藥價管理的核心部門——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亦認識到,降價的“實際收效并不明顯”,“人均醫藥費用仍在大幅上漲”,“許多政府定價藥品價格還沒有降到合理水平”。 今年8月底時,周望軍就曾把降價的舉措比喻成“剃胡子”。“我們現在的工作就好比‘剃胡子’,沒有消除長胡子的機理,胡子就總是在長。”周說,“只有改革這個體制,藥價高的問題才能根本解決。” 為何明知效果有限,發改委仍然持之以恒的將藥品降價進行到底呢? 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以來的降價比起往年的歷次降價,“長胡子”的機理已經有所改變:從今年年中開始,藥監局對新藥的審批已加強了監管,并且開始審查以往獲批通過的新藥是否存在問題。 “我們以前可以因為發改委制定出的價格,刨去我們的生產成本后,如不能滿足醫院等中間機構的利潤需求,而將同樣的藥品換裝,向藥檢局申請注冊新藥,從而不執行定價。但是從今5月開始,沒聽說有一個新藥獲準審批。”上述上市藥廠的總經理說。 該總經理舉例說,比如,經過幾次降價后的化療用藥“環磷酰胺”目前定價為4元左右一支。但由于其生產過程中毒性大,價錢又太低,很多藥廠因此不愿生產,于是被一種名為“異環磷酰胺”,售價為178元一支的新藥代替,其實本質上二者就是同一種藥品。 據統計,2005年國家藥監局批準新藥1113個,而同期美國FDA批準新藥只有81個。 “雖然藥監局沒有明確下文不再審批新藥,但今年開始實行的新藥審批政策比以前嚴格了許多。這等于是堵住了在舊藥降價后便退出市場,以新名稱面試而成為新藥,不執行降價標準的這條路。”藥廠經理說。 此外,各省市藥監局也開始到各個藥廠,調查最近3年內獲得審批的新藥是否真正符合標準,如是屬于換裝問題的藥,將被取消其新藥資格。 “雖然哪些藥將被取消的名單還沒有公布,但是估計會占到以往審批通過比例的50%到60%。”藥廠經理說。 堵住了新藥的漏洞,發改委對藥價的“剃胡子”才有望真正受惠于民。
|
解決藥價虛高 發改委將第20次出手砍藥價
來源:經濟觀察報 時間:2006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