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九家醫院正在試點護理員制度,以應對醫院護士力量不足和患者私雇護工的現象,患者不需要為護理員埋單。這是北京市衛生局官員二十七日上午向衛生部“醫院管理年”督導組匯報工作時透露的消息。
包括協和醫院、友誼醫院、同仁醫院、垂楊柳醫院在內的九家醫院分別有二至五個病區參加此次護理員制度試點。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紅介紹說,目前相應的護理員培訓教材、培訓基地均已到位,屆時護理員將全部經過考核合格方能上崗。
鄧小紅介紹,目前由于各醫院護理力量嚴重不足,出現了大量私雇護工照看病人的現象,而很多私雇護工不具備衛生護理員資格。引入護理員制度后,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員將由醫院護理部聘用管理,而患者則不需要再專門花錢雇用護工。
據知,試點醫院將按三名護士配備一名護理員的比例引入護理員。護理員制度建立后,醫院或將恢復病人家屬探視制度,屆時病人家屬或將不能和現在一樣二十四小時陪伴在病人身邊。
據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副處長陳靜透露,目前在北京各醫院存在各種私雇護工接近三萬人,其中只有一成左右擁有勞動部門頒發的護理員證,但該證并非專門針對衛生部門,只是一般看護。
與此同時,北京市衛生局還計劃在全市建立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積分管理和社會公示制度。制度建立后,衛生部門將采用積分量化方式對有不良職業行為或造成醫療事故的醫療單位進行管理,定期向社會公布醫療事故發生情況。
鄧小紅介紹,此舉有利于醫療事故行政處罰制度建設。之前試運行的相關制度規定,醫療單位一旦發生一級甲等醫療事故,該單位將被吊銷醫療執照。北京試運行期間恰有三家三甲醫院發生了一甲醫療事故,若吊銷其執照,則對大量其他尋求優質醫療服務的患者造成沖擊,這給衛生部門出了大難題。
閱讀下一篇
完善制度方能保證“參合”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