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熱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
11月18日至20日,美麗的大龍湖畔,由徐州市中心醫院主辦的“第十八屆淮海心血管病論壇暨第十屆淮海心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心血管領域的專家,相約徐州,用“心”守護生命之門,為“健康中國”貢獻更多力量。
一場論壇 著眼學術前沿立足臨床運用
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病……每一種心血管疾病都具備“與時間賽跑,同死神博弈”的特性。
全面提升心血管疾病整體救治水平迫在眉睫。國家心血管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心血管病現患病人數約3.3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指出,受人口老齡化和代謝危險因素持續流行的雙重影響,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和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淮海心血管病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行十八年,致力于讓廣大心血管病患者獲得更先進、更有效的治療,同時也為醫護人員搭建了一個高水平、高品質的學術交流與切磋平臺。”徐州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王培安點明了論壇共筑心血管防線的重要意義。
本次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霍勇、黃從新、張澍、曹克將、方唯一、陳韻岱、孔祥清、徐標、馬根山、徐偉等國內心血管領域著名的“大咖”應邀出席開幕式,進行專題授課。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臟病診療中心韓冰、付強等多位專家和在場同行交流切磋,分享經驗所得。
“大咖”云集的會場,專題授課成為論壇上的“重頭戲”。內容涵蓋心血管專業各個領域及分支,從研究熱點剖析到最新指南解讀,從高精技術傳授到臨床基礎培訓。在沿襲以往會議內容的基礎上,還新增了心血管基礎培訓、指南解讀、瓣膜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心血管康復、心血管影像、科研培訓等論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教授、首席專家霍勇表示,論壇既是從專科角度來研討技術,研討醫學模式,更重要的是整體推進心血管的防治和醫療體制的改革。
與國內其它同類心血管會議相比,淮海心血管病論壇具有涵蓋面廣、專業性強、內容豐富、輻射影響力大等特點,吸引了淮海經濟區及周邊安徽、山東、河南的心內科醫生參會,線上線下參與人數達到5000余人,是歷屆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
徐州市胸痛救治單元授牌儀式在11月19日下午舉行,胸痛救治單元是胸痛中心區域協同救治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胸痛救治網絡的基礎環節。胸痛救治單元的建成,提高了區域基層醫務人員對高危胸痛早期識別及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縮短胸痛患者救治時間,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轉眼十八年過去了,仍有老教授每年參會一次不落,我們的內心很受鼓舞。市中心醫院也以這次活動為契機,汲取先進理念、拓寬學術視野,共同努力提升我市乃至整個淮海經濟區的心血管病學科水平,以實際行動踐行衛生健康工作新使命。”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臟病診療中心主任韓冰說。
一個科室,歷經幾代攻堅傳承創新發展
心臟,是統攝五臟六腑的中樞,每天跳動十萬余次。
一張張心電圖,波動著生命的力量。保證每一顆心臟的健康跳動是心血管內科的使命;全力以赴,決不放棄,是心血管內科醫師對患者的承諾。
為此,市中心醫院歷經數十年努力,在臨床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在培養人才上自主創新、建立體系,鍛造出一支本領過硬、敢拼敢贏的“護心”隊伍,致力于救治急、危、重、難患者。
“心血管內科歷經近60載風雨,從一個30張床位的小病區,發展成為如今的心臟病診療中心,成績斐然,這是幾代人艱苦奮斗的結果。”市中心醫院心臟病診療中心主任韓冰說。
冠狀動脈經導管介入治療,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做造影、放支架,放在今天來看并不稀奇。由于心外膜冠狀動脈大血管的直徑一般在2-4mm左右,而介入治療用的導管也僅有2mm左右,常被比喻為“在針尖上跳舞”。
上世紀90年代初,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駱秉銓帶領團隊率先開展冠心病介入治療研究。
真正想要在“在針尖上跳舞”,并不像紙上談兵那樣簡單。光是購置一臺介入治療使用的X光機就要花費上千萬元,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異想天開。但在駱秉銓團隊的堅持下,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成為國內較早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的單位之一。
1990年5月,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研所)成立。2001年心血管內科被江蘇省衛生廳確認為江蘇省第一批臨床重點專科;2003年確認為徐州市重點學科;2009年成為江蘇省首批介入準入單位。2011年心血管內科率先獲評徐州市心血管病專業優勢學科。
“項目無空白,技術無短板,對所有的項目只要我們有條件開展就一定要開展,沒條件也要去創造條件。”回憶起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的發展歷程,韓冰感慨道,“這么多年來,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不僅在規模上得到了擴大,在眾多醫療技術上,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發展。”
2016年8月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認證為“中國胸痛中心示范中心”,2017年被國家衛健委新增為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訓基地。2018年榮獲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授牌的第一批“中國房顫中心”,同年被中國心衰中心認證為第一批次“中國心衰中心”。2021年9月獲批國家衛健委結構性心臟病(先心病)介入培訓基地和國家醫師學會冠脈、心律失常、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培訓基地。
當時代的車輪緩緩向前駛去,回眸過往,多少前人的熱血揮灑在心血管內科的病房、導管室、手術臺……歷經幾代人的傳承,攻堅精神早已融入科室血脈。勇于創新、積極進取,始終是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發展的主旋律。
一個中心,緊跟時代步伐緊扣百姓需求
“一患者胸痛5小時,心電圖已傳到群里!”
“患者為急性心肌梗塞,請急診科立即啟動急診胸痛程序,開通綠色通道,請心血管內科和導管室馬上就位!”
下一秒,胸痛中心各部門迅速聯動,一條挽救生命的快速通道已經打開。
“急患者之所急”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心血管內科的急診患者,大多屬于危重患者,病情的改變往往就在那一瞬間。
如何最快地搶得時間,爭分奪秒地救治心梗患者?“胸痛中心”至關重要。在這里,每時每刻都關乎著生死抉擇,每位醫生都力求在黃金時間內奪回生命“主動權”。
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于2014年9月籌建,同年12月正式運行。2015年9月正式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工作委員會授予“中國胸痛中心”榮譽稱號;10月分別在豐縣、沛縣、賈汪、睢寧、邳州、新沂6個縣區級醫院成立了“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分中心”。除了徐州5縣(市)1區之外,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還輻射連云港,以及安徽宿州、河南永城、山東棗莊等地。
胸痛中心由17名具備冠脈介入資格的技術骨干組成急診PCI隊伍,24小時開放導管室待命。2003年起在省內率先開辟了急性心肌梗死診治“綠色通道”,24小時全天候開展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每一次冠心病介入治療手術,都伴隨著X光輻射,醫生必須穿上厚厚的鉛衣,從頭到尾的全副武裝重達幾十斤。這是肩負一個生命的重量,更是承擔一份使命的擔當。
奔走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他們盡最大努力詮釋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臟介入醫生就是一群穿著鎧甲的勇士,需要醫生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頑強的斗志才能完成一次次高風險手術。
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行醫養德只為救死扶傷。“身為一名心血管內科的醫生,唯有不斷提高自身醫療技術,才能緩解患者的痛苦,救治更多的患者。”韓冰并不在意自己一天究竟在導管室待了多久,他只在意自己前進的步伐是否可以快些、再快些。
錨定目標、找準方向便開始勇往直前。近年來,心血管內科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并駕齊驅,引進并成功開展了多項“高精尖”技術:房顫及復雜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R)、聲波球囊技術、冠脈旋磨術……填補了淮海經濟區多個領域技術空白,診療實力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心血管疾病的診治任重而道遠。韓冰表示,未來對標國內、省內一流水平,市中心醫院將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推進技術創新、挖掘學術潛力、深化服務內涵,實現醫教研全面進步,以滿足廣大患者就醫的需求。(王春瑩)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