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資訊: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是以高質量的醫療技術、高水平的醫療服務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創新醫療服務“中心”化運作模式 提升救治能力
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完全能夠達到精準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但從發病到明確診斷、再從決策到救治,這中間絕非心內科醫生憑借“一己之力”就能把控,院前、院中、院后的協同銜接,院內跨學科跨專業的協同啟動,首診醫院和終診醫院間的協同發力……在“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的急迫呼吁下,流程是否規范、治療是否達標、多學科合作是否順暢等,逐漸成為專業醫生、行業協會、醫院管理者共同的關注點。
針對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問題,徐州市中心醫院以“打造距離百姓最近的優質醫療服務中心”為目標,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腫瘤中心、創傷中心四大醫療中心建設為抓手,完善急診分級分診制度和急危重癥患者救治流程,提升急難危重癥救治能力,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趨勢,打造距離百姓最近的優質醫療服務中心。
精兵強將集結 內外上下協同 提高救治質量
以心血管疾病為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推算,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達3.3億。而實際上,心臟病患者若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絕大部分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2014年9月,市中心醫院率先在淮海經濟區內組建胸痛中心,開始引領以單病種為抓手的多學科協同診療模式的建設探索,并成為首批“國家級胸痛中心示范中心”。該中心以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心內科為核心,聯合全院數十個重點科室,與醫聯體醫院、急救120整合,在信息流和技術流的支撐下,對胸痛患者一鍵啟動救治綠色通道,環環相扣,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強力量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治;主導“徐州市胸痛救治聯盟”,將全市所有的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包括市區各大醫院及各縣(市)區醫院、縣中醫院、全市范圍內的企業醫院進行全覆蓋規范化培訓;發布胸痛中心建設地圖,建設全域心血管疾病區域協同救治網絡;推進“徐州市胸痛救治單元建設”,更加關注基層救治的規范化……胸痛患者就診綠色通道以及高質量醫療服務的獲得卓有成效。
在胸痛中心的引領示范下,以腦梗塞為單病種“多兵種”協同作戰模式的徐州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建設也提上日程,且經過創建邁入全國高級卒中中心綜合排名前100強。以肺癌為首發單病種的多學科聯合門診,在市中心醫院早已成為患者就診的必選門診,疑難重大疾病患者在這里可以“一站式”征求到多個相關專業“大咖”的治療意見和建議。
搭建生命保障救治平臺 提供就在身邊的優質醫療
重癥醫學科專業力量的首屈一指,為各單病種中心建設提供了最終的生命保障救治平臺。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是國內較早成立的獨立的ICU之一,是徐州市首任至今的重癥醫學專科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年平均收治危重病人數2800多例,收治危重病種齊全,2012年開展了ECMO技術應用。2016年,在麻醉科王立偉團隊主導下,市中心醫院率先應用ECMO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后,跨專科成立的ECMO救治團隊應用ECMO救治患者近50例,救治病種包括重癥心肌炎、過敏性休克、嚴重氣道狹窄、惡性腫瘤等,最大年齡77歲,救治成功率超過70%,填補了本地區在危重癥患者領域ECMO技術應用的空白,達國內領先水平。
2018年,設在市中心醫院的徐州市區域醫療遠程會診中心全面啟用,優質醫療資源借助“互聯網+醫療”進一步擴容增質。目前該會診中心上聯北京阜外醫院、上海華山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國內十余所一流醫院,外接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中心;下通淮海經濟區30余家二、三級醫院和200余家鄉鎮衛生院、3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在新城分院門診部二樓,專設5間診室、2間等待室、1間MDT遠程會議中心,謀劃落實“淮海經濟區名醫會診中心”暨“京滬名醫堂”項目,請北京、上海等地頂尖醫療專家組建成專家團隊,建立起病例篩選、預約掛號、現場就診以及雙向轉診等全程延伸服務鏈條,讓市民不出徐州就能獲得全國頂尖醫療團隊服務,切實提高群眾就醫體驗感、獲得感,做好人民群眾的健康“醫”靠。徐報融媒記者 張景良、通訊員 孫海芹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