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天使風采: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 盧燦的日記:
8月7日下午6點多,本來準備回老家去看看孩子,已經一周沒有見到他了。剛準備走,主任給我來了電話,讓我抓緊收拾東西,隨時出發。站在房間輾轉反側,糾結還要不要回去看孩子,最后還是想在臨走前去看看他。到了老家都快21點了,給孩子說“要去揚州打小怪獸”,兒子說媽媽你是最棒的,媽媽那你什么時候回來,我瞬間哽咽。
22點40分左右接到電話,凌晨4點半集合,看了看孩子,有萬般不舍,但是“打怪獸”的心卻是異常堅定,連夜從老家出發回到了市區,4點準時來醫院集合,迎著微光,在院領導的關心掛念下踏上了抗疫的征程。
來到揚州,心里有忐忑,有不安,有激動,更有無比的自豪感。在徐州醫療隊、揚州抗疫領導的有序組織下,我們完成了入住、登記、消殺、物資分配等一系列程序,雖然一天舟車勞頓非常辛苦,但是我們心里都明白疫情防控刻不容緩,迅速展開工作對揚州人民至關重要。
下午緊急帶領組員開始了穿脫防護服、核酸采集等操作的演練及學習,大家干勁十足,一遍一遍地摸索復習,總結經驗,我們需要時刻銘記規范操作是原則,也是不可跨越的底線。凌晨12點大家結束練習回去休息,凌晨3點半起床。4點,徐州援揚500人一起集合乘坐大巴到達各個采集點,井然有序的背后是無數人付出的辛苦和操持,所有的辛苦在今天都化作實實在在的勞動。
今天我們小組采集的地點是中風險區邗江區蔣王街道,跟當地工作人員溝通后迅速穿好隔離衣開始核酸采集。揚州的市民有序配合,年齡大的爺爺奶奶在家人的攙扶下非常配合檢測,遇到了一個最小的寶寶才7個月,但好像是非常懂事,也沒有哭鬧,這么支持配合,她也是抗疫小英雄。
烈日炎炎,穿上防護服,完全不透氣,一輪下來,防護服里的衣服已然濕透,汗水浸滿了臉龐,順著身子一直流到腳底,戴上雙層手套,手指被手套牢牢束縛,雙手的手指是麻木的。為了減少防護服的浪費,我們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為了減少被采集人員的排隊等候時間,我們手上嫻熟的動作片刻不停,重復著一遍又一遍的采樣工作,即便是身體如此不舒服,在面對群眾來采集,我們依然秉承礦總院的優良傳統,耐心回答。“您請坐”“您忍耐一下,我動作會非常輕柔”“您還好嗎”,因為我們知道,揚州人民已經非常勇敢地面對疫情,并把控制疫情作為最強的阻擊戰。我們要溫柔地對待揚州人民并給予其溫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兩三個小時進行輪換,輪換期間,我與當地的一位志愿者簡單聊了兩句,得知她本是南京人,因為出差滯留在揚州,本可以在賓館休息,卻選擇成為抗擊疫情的志愿者,忙前忙后,無私奉獻,不計報酬,每天只能睡覺2到3小時,完成數萬人的協調與溝通。聽完后我感觸非常深,在大愛面前,有人選擇種樹,有人則選擇樹下乘涼。回去后我給組員開了會,強調我們此次出行的目的,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少抱怨,避免蝴蝶效應,能解決的事情自己解決,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我們組最小的同事是馬璐璐,21歲。我說,璐璐,你年齡那么小,怎么這么積極上一線,不害怕?璐璐說:“隊長,怎么可能不害怕呢,只是敬佑生命、救死扶傷一直都是我不變的初心和夢想,我覺得這是無關男女、無關年齡的,雖然在這批援揚隊伍里我年齡最小,但是我想說00后一樣能像你們前輩那樣肩負起責任!支援抗疫期間,我一定會時刻謹記防范意識,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揚州加油!中國加油!”
今天晚上又開始布置明天的采樣工作了,疫情比想象中的更加嚴峻,但是9點多我們組的童坤拉肚子,我協調好這個事情,將藥物送到童坤手上,順便轉達了我和采樣總負責王平主任的建議:讓童坤在酒店休息一天。疫情這么嚴峻,能休息很多人都求之不得,然而童坤再次讓我刮目相看。她說她已經沒事,不影響明天采集,我再次勸她休息,她說:“你們都走了,我留在這有什么意義,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揚州疫情就能早一天結束。如果無法跟你們并肩作戰,我將會終生遺憾,我要參加采集。”這就是礦總精神,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