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救死扶傷,他們拼盡全力守護生命;醫者仁心,他們傳遞愛心溫暖病患。不管是在歲月靜好的尋常日子,還是在危急時刻,我市廣大醫務工作者始終以服務對象滿意、單位群眾認可為根本,不斷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典型,獲得了省級、市級榮譽稱號。
2020年度,有9位徐州醫務工作者榮獲江蘇省第五屆“百名醫德之星”稱號;在我心中的健康使者——2020年度徐州市“十大醫德標兵”推選活動中,10名醫務工作者受到表彰。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硬核”作戰,而疾控人出于職業敏感,往往比大家想得更多,走得更前。第一時間流調患者,追蹤密切接觸者,迅速消毒處置,嚴格落實“四早”……蔣春梅作為徐州市疾控中心流調組的骨干隊員,舍小家為大家,始終戰斗在疫情最前沿。

姓名:蔣春梅
工作單位及職務:徐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
榮譽:徐州市十大醫德標兵
江蘇省“百名醫德之星”/徐州市“十大醫德標兵” 系列展示
今年是蔣春梅進入徐州市疾控中心工作的第13個年頭。由于在專業上善于鉆研,精益求精,蔣春梅進步很快,曾多次在省、市級業務比武競賽取得良好成績,獲得過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江蘇省傳染病防治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并通過全省疾控系統選拔獲得過公派赴美國Emory大學進修的機會。此外,蔣春梅先后參與了甲流疫情、霍亂、人感染H7N9等多起重大疫情現場處置,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成為部門的業務骨干。
自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蔣春梅所在的市疾控中心疾控科就成為全市疫情響應的核心部門:從疑似病人樣本的登記中轉、檢測結果的反饋,到新冠病例的報告審核、現場的流行病學調查,再到信息的收集整理上報、疫情通告的撰寫,均由疾控科主要處理。作為科室專業負責急性傳染病工作人員,蔣春梅更是參與了絕大部分的工作。
每天早上,她7點前趕到單位,收集前一晚新檢測出的病例信息,反饋給縣區督促病例管理,并抓緊核實陽性病例細節信息報給上級部門。緊接著,完善我市每日“疫情通報”,9點前發給市健委審核。這份報告是代表官方的病例通告,是每個徐州市民、各家媒體每天都在關注的疫情信息,不能出一丁點差錯。為了這份通告,蔣春梅要從每個病例的初始報告上摘取有效信息,反復跟調查人員及病人核實,做到時間、地點、名稱無一錯漏。
除了撰寫通告,蔣春梅還需要跟流調組的其他同事一起前往現場開展流調工作。所謂“流調”,就是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流調人員需要與患者面對面,詳細了解病人發病前后去過哪些地方、坐過什么交通工具、接觸過哪些人、整個發病過程和就醫情況等。
“每次詳盡的調查都要耗時很久,眼鏡和護目鏡經常被霧氣籠罩著看不清東西,防護服內的衣服也都會被捂得濕透了。”蔣春梅說,調查完畢后,還要立刻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和追蹤管理,布置落實管控措施。可以說,每出現一位患者,她所在的小組就要排查數百人。
此外,疾控中心在疫情期間還承擔了為市民解答疑問的工作。據蔣春梅回憶,那段時間,她桌上的辦公電話總是響個不停,各種咨詢電話此起彼伏,特別是徐州出現病例后,電話更加繁忙。“帶著恐慌或怒氣的電話每天都能遇到幾個,不過也能理解,也不會因此而帶著情緒工作。”蔣春梅說,她總是耐心詢問、認真記錄、做好疏導、及時轉報,不漏掉一個電話,盡力解決好每一個來電群眾的難題。
又是現場流調,又是梳理通報,蔣春梅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為了不耽誤時間,一早來到辦公室后,她一邊工作一邊喝包牛奶,就算早飯了;午飯、晚飯一般是同事打來,她匆匆扒完再繼續投入工作;晚上,她幾乎要工作到10點、11點,才匆匆趕回家。
從春節前最后一個周末開始加班,她連續30天沒有休息。這樣的忙碌,讓她無暇陪伴照顧2歲的女兒,但她告訴自己:“要把對女兒的愛、對家庭的愛,轉化成對社會的責任,盡自己所能去保護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