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衛生信息:5.1前夕,徐醫附院骨科碩士研究生張星,在生物醫學頂級期刊雜志《ACS Nano》(生物醫學1區, IF13.709)上發表了《Gold Cube-in-Cube Based Oxygen Nanogenerator: A Theranostic Nanoplatform for Modulat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or Precise Chemo-Phototherapy and Multimodal Imaging》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
惡性腫瘤作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已成為最主要的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之一。該研究以骨轉移常見的原發灶乳腺癌為模型,以金立方包立方納米顆粒(Au cube-in-cube)為切入點,設計并開發出一種多種功能拓展的一體化納米診療平臺(RGD-CCmMC),實現了腫瘤的光熱、光動力和化療的多模式治療。該納米平臺能夠在缺氧的腫瘤微環境中快速產生氧氣,從而調節腫瘤微環境和促進有效高毒性單線態氧的產生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同時,納米平臺中的金立方包立方核心成分,具有良好的光熱性能和光熱穩定性,能夠有效實現對實體瘤的光熱消融。此外,該納米平臺通過溫度和pH敏感性的量子點“開關”實現抗癌藥物在特殊腫瘤位點的精確釋放,最大程度放大抗癌藥物的有效性和避免非靶向性的生物毒性作用。此納米平臺支持PTI/FL/MRI三模態成像,為腫瘤的解剖學、病理學和分子學等互補信息,在準確診斷、指導治療干預、檢測腫瘤反應和治療提供了良好的應用前景。也為腫瘤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有益的臨床新思路,為未來癌癥的治療提供了新方式。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骨科碩士研究生張星同學,徐醫附院郭開今教授和學校高豐雷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的實驗、總結和成文均在高豐雷副教授團隊完成,擁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充分體現了該團隊的科研實力和水平,同時也擴大了徐州醫科大學和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相關學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